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8月11日下午,由渭南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媒体采访团走进潼关县,来到陕西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采访。
潼关黄河湿地东至豫陕界,西与华阴市接壤,南至北赤路,北与大荔县相邻,是中西部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属于典型的多沙河流湿地,总面积2827公顷。以渭河为界,共分为两部分,渭河以北为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1795亩;渭河以南为陕西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1032公顷。湿地范围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4种,包括黑鹳、大鸨、金雕和白肩雕;国家Ⅱ级保护物种15种,包括白天鹅、灰鹤等;野生植物有国家II级保护植物野大豆1种。
近年来,潼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成立了潼关县湿地恢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湿地管理保护机构。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县上下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黄河湿地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围绕湿地保护工作,开展了生态环保排查整治、重点区域执法检查、临界河流生态监管、湿地风险隐患监督检查等系列活动。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湿、湿地封育和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常态化整治”以及“黄河湿地生态保护”等一些列专项行动,湿地范围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每年冬季成千只白天鹅从潼关湿地一路迁徙到河南三门峡天鹅湖越冬。潼关黄河湿地已成为候鸟重要迁徙地、觅食地和越冬地。
潼关县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刘鹏介绍道:“潼关县建设黄河西岸防护林1120亩,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2%。以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加大湿地生态建设力度,清理恢复湿地面积1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