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8月1日下午,由渭南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媒体采访团走进大荔县,来到朝邑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采访报道。
陕西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大荔县洛河以北、县城以东5公里处,规划总面积1185.3公顷,湿地总面积712.6公顷,占规划面积的60.1%,是以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为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内有野生鸟类91种,也是候鸟重要迁徙“驿站”和“天然观鸟园”。该区域古称通灵陂,因产盐而得名盐池洼,拥有盐田、盐井等众多制盐遗迹,积淀了底蕴深厚的盐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考研究价值。
陕西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水天一色,郁郁葱葱,飞鸟成群,野鸭满池。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众多,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野生动物有57科159种,植物有55科164种。
湿地公园富含盐、碱、硝等矿物质,遍地盐碱,不易耕作。公园以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于一体,具有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沼泽、内陆盐沼、盐田、库塘湿地等多类型湿地资源。在生态、科研、文化、教育、休闲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陕西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对于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以来,大荔县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每年落实生态补水措施,水域面积由原来的2800亩增加到现在的7000亩,建成保护围栏23公里、环湖林带1000亩、休闲栈道5公里以及观鸟台、码头、鸟类繁殖点、水质净化园等配套项目,并在2018年8月,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
下一步,大荔县将继续秉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加强和完善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富裕、文明、和谐、活力陕西东大门建设和美丽大荔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