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山书屋结缘

发布时间:   作者:胡小龙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胡小龙


之前我在保安镇工作的时候,往返洛南县城途中会看到位于永丰镇李洼村路旁“老山书屋”的标识牌,当时就很好奇这个地方为什么叫老山书屋,便想有机会去参观一下。

7月16日,应吴全明老师的热情邀请,我和妻子来到老山书屋参观学习。吴老师言谈举止质朴无华,给人感觉非常低调和务实。书屋所在的院子是个农家小院,小院的每一处景物似乎都被他精心规划过,有供人休闲的亭台,有让人怀旧的铃铛,还有一些充满年代感的农耕用具。他还在院子里种植了不少花卉,使整个院子看起来生机盎然。

院子上房,也就是书屋所在的主屋。正门进去便是吴老师布置的展厅,里面展示了许多吴老师和他的战友们当年参加老山战役时留下来的物品,还有一些各个历史时期散落在民间的珍贵物件。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这些物件却在吴老师如数家珍的讲解下一个个都变得鲜活起来,而要将这些东西收集在一起却是个浩大的工程。据介绍,这些物件是他历时16年风风雨雨,忍着当年在战斗中被敌人打穿左臂和被地雷炸伤左脚的伤痛,历经2万多公里搜寻整理出来的,共计600余件。在此基础上,他省吃俭用投资50余万元创办了商洛首家红色记忆纪念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老山书屋。

在这些老物件中有一个大相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册里面都是获得过许多荣誉的退伍老兵的照片,最醒目的是相册每一页顶部的留白处都有一双红色的手掌印,都是吴老师这些年逐人上门采集的,为此他曾东到江浙,西到川藏,北到新疆,几下云贵,一路走来,以自己微薄之力为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印记。这其中的一些老兵已经去世,但他们那一双双浑厚有力的掌印和健在战友的掌印永远留在了一起。

眼前的吴老师已年近六旬,他于1983年10月参军,曾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用手榴弹歼敌一名,缴获敌子弹600发和苏制火箭弹4枚。尽管在创办老山书屋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阻力,甚至是家人和朋友的不解,但他说自己既然下了要建成老山书屋的决心,那就要把它建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吴老师的努力下,老山书屋的大门前已经加挂了多块代表着荣誉的牌子。这其中就包括“洛南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洛南县党性教育基地”,目前已义务接待相关单位300多家、游客3万余人,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从吴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解来看,这些年来他始终以一种家国情怀自勉,是一个使命感特别强的人。2016年,他同战友们自费带领烈士家属到云南省麻栗坡县烈士陵园,实现了烈属三十多年未与亲人相见的愿望。2017年,他与爱心人士骑自行车拜访洛南县健在的抗战老兵王德智、王好学、张福秀等,积累了一手抗战资料。2018年同40多位爱心人士重走红军长征路,了解红二十五军在洛南的来龙去脉。2019年,他又走访了健在的张振学、蔺勤周、廖天运等十多位志愿军老兵。2020年,洛南发生特大水灾,他同战友们积极主动参与捐款捐物和救援活动。他还骑自行车给洛南县9个乡镇9名对越作战烈士父母送去了关爱,烈属付香娃还送他一面锦旗上书“情系英烈,大爱无疆”。

整个参观结束之后,我和妻子都不禁对吴老师表示由衷的钦佩,我也将自己的散文集《茶房心语》留作纪念。吴老师让我给老山书屋的留言册上写句话,我再一次凝视着那些老物件,写下了“传承红色文化、鼓舞青年斗志”的话语与吴老师共勉。临近告别,我们又在老山书屋门前留下了一张合影照片。

这就是老山书屋的创建者吴全明老师,一位对弘扬红色文化极其热忱的退伍军人,我相信在他的不断努力下,老山书屋一定会越办越好,“老山精神”也一定能让更多的人受到鞭策和激励。


编辑:金苗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