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冠琦
上学的时候,教室黑板顶端的墙上贴着一行字:认定一件事,必然会成功。每天上课时看看这句话,就觉得心里踏实,读书全神贯注。
长大后进入社会,事情成与不成,首先取决于做事的心态。于是每做一件事,就带着最大的诚意,如拜庙烧香,不求佛祖显灵,明白我们拜的就是自己。写文章想要别人感动,首先要感动自己。
孩子的时候,为了拿放在柜子上的零食,摔倒在地上,痛得哇哇直哭,大人们生怕哄爱不够。长大之后,为了工作奔波,为了事业奋斗,风里摸爬雨里滚打,牙碎在嘴里,一口就咽下了。过去曾恨别人做事没信用,一起往坡上推车,推了很长一段路还看不见尽头,他们退缩了,留下我一人,没任何退路,恨不能大哭一场。过去我和很多人合作,荒废了时间耗费了精力,最后一事无成,恨不能学屈原投江,现在全然没了那种感觉。
三年前去兰州,一路走到黄河边,站在黄河大铁桥上看河流东去,所有浪花在喊:向东流,向东流,流向大海,流向宇宙。我心受鼓动,悟出坎坷都是命数,从此再不埋怨别人。
我自知和许多朋友比起来,头脑不聪明,口舌不伶俐,长相不俊秀,这些我都心里明白。很多年来,这些缺陷,并没有成为我交往朋友的阻碍。比如唐僧取经,也是一路上收徒弟,不论这个队伍遇到任何难处,能团结起来,就是大家一致认同去西天取经的使命。孙悟空虽然能降伏妖怪,但他严重的自由主义,总想回花果山做美猴王。过去读《西游记》,我说干脆不救唐僧,让妖怪去煮去杀,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到西天雷音寺了。可是孙悟空就算取到真经,没有一路上的降妖除怪,取经就失去了意义。我的一个同学和我讨论终极和终极目标的时候,说如果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场国家级的葬礼,那么人一生下来就举办这样的葬礼然后去死,但没人会愿意。死是终极,死不是人们想要的,于是就有大家说顺口的话: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就要做些事情,做自己喜欢而大家不反对的事,就能安稳地活着;做自己喜欢大家也喜欢的事,就能活出精彩;做自己喜欢大家反对的事,这件事就可能做不下去。
读《离骚》里的《渔夫》篇,“新浴者必振衣,新沐者必弹冠”是一种价值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也是一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都没有错。很多人总认为,我必须如何,我必须怎样,但现实没有满足你的如何,也没有让你怎样,不能适应环境,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现在是心灵鸡汤泛滥的时代,鸡汤的盛行,就是因为做的人太少,说的人太多,看的人更多。没有担当,没有精神,拿大锅做小饭、拿大锅不做饭的人比比皆是。古人讲,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我爱说,文人思维,一事无成。
上学时墙上的那句话,我当时读后只想着成功。如今走上社会,只想着认定一件事。如果这周我的目标是读完一本书,那么吃喝玩乐就不能诱惑我。认定的事非做不可,认定的路至死不悔。
树木之所以高大,是认定头顶的天空;竹子之所以根深,是认定地下的水源;蜜蜂之所以受到赞美,是认定花朵里酝酿的甜蜜。昨晚,我和郭兄一起说《道德经》中的名和道,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来到世界,因父母而有了“名”,更因追求的事业而有了“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