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延安走来

发布时间:   作者:杨光明 刘伟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杨光明

朗诵:刘伟华

ͼƬ1.png

早期的陕西省荣军院门楼保留至今

陕西省荣军院新建筑

 

1949年7月我们从革命圣地延安阔步走来

带着全国荣军第一院的血脉

2000多荣誉军人唱着《黄河大合唱》

从延安来到风景秀丽的华山

到今年七月已经整整73载

 

忆往昔峥嵘岁月

那无敌的气概

激荡着军民团结、永远向前的浪潮澎湃

那身残志坚、一身正气磅礴的气派

鼓舞着一代又一代

 

ͼƬ2.png


他们唱着《八路军进行曲》用伤残之躯

用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

把胜利的鲜花灌溉

 

他们唱着《兄妹开荒》《南泥湾》的歌曲从延安走来

那泥土的气息

陶冶着一群伤残革命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豪迈

 

他们继承着“血花剧团”的革命基因

“八一歌舞团”继续演绎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

 

ͼƬ3.png

 

一群伤残士兵

把什么是“不可能”、什么是“办不到”统统抛到九霄云外

苦练数月,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失明的人用盲杖敲击地面

瘫痪的人坐着轮椅舞蹈……

带着几十个节目在西北五省巡回演出……

红军妈妈李秀英一曲“过雪山”唱哭了台下观众

纪录片《最坚强的人》把她们的风采完整记载

 

ͼƬ4.png

 

《西宁日报》报道“这是演出吗

不!这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

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从延安走来的那激越的旋律

催化着荣军医院从废墟中站立起来


84年建院至今风雨兼程

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团结拼搏

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弱小走向强大

昂首挺胸向未来


84年春华秋实

我们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

上下求索,开拓创新

从繁荣走向富强

从和谐走向安康

无比欢快更昂扬

 

ͼƬ5.png

 

84载峥嵘坎坷

记录着我们的荣辱与辉煌

84年艰苦创业

砥砺着我们全体荣院人的追求与信念

84个春华秋实

我们聆听一种声音在呼唤

84度花开花谢

我们感悟一种精神在呐喊

84年春秋寒暑

我们从没有忘记自己从延安走来

 

ͼƬ6.png

 

碧海蓝天里跃动的诗句吟诵着收获和吉祥

七月的神州,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为祝愿真心地插上翅膀

让欢庆的心悦歌声随风荡漾

共同庆祝七一建党101周年的新辉煌


编者注: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中央红军和地方红军约有2800多名伤残人员被安置在中央卫生部5个“红军荣誉军人残废院”分别位于陕北延安的蟠龙、青化砭、安河镇、云岩和甘肃的曲子镇,生活条件较差。1938年2月,为改善伤残人员的医疗、生活、学习和管理问题,毛主席亲自写信,指示时任“两延”河防司令的何长工任院长,将红军残废医院合并改名,建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荣誉军人教导院”。1949年7月西安解放后,医院从延安整体搬迁至华山脚下。因此,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拥有了“全国荣军第一院”称号。 

       作者杨光明,陕西省荣军院干部,副研究员,渭南市作协会员,华阴市作协会员,发表作品500多篇,多次获得省市县大奖。朗诵刘伟华,吉林省英语特级教师、国家级英语骨干教师、吉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擅长播音主持。曾业余担任过省市电台中英文新闻播音和节目主持工作8年。业余从事电影、电视脚本的翻译和配音工作。现供职于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编辑:大风           责编:王越美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