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 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发布时间:   作者:曹娜 张恒博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IMG_4714.JP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曹娜 张恒博)近年来,神木市坚持“市级主抓、镇街主责、村社主体、农民主角”的责任落实机制,全力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组合拳”,通过“旱厕改造”“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等实实在在的行动,打造与全国文明城市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厕所革命” 提升人居环境

农村厕所是影响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发力点。在神木市西沟街道灰昌沟村沈秀丽的家门口,从前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式马桶,闻不到异味,看不见污垢,也安全了许多。村民沈秀丽兴奋地说:“以前的厕所一到夏天到处都是苍蝇,味道也难闻,改造成现在这样一冲水就干净了。孙子、外孙从城里回来上这样的厕所,既方便又安全。”

西沟街道灰昌沟村位于神木城西8公里处,辖7个村民小组,有村民500多户1300余人,目前,很多村民都用上了水厕,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看着干净整洁、升级换代过的新厕所,住在村里的老年人感慨良多。“现在的厕所干净又卫生,夏天不晒,冬天不冷。而且还有太阳能路灯,很明亮,我们老年人出来方便也不容易摔跤。”村民郭林祥说。

近年来,神木市各镇街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把旱厕改造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西沟街道灰昌沟村在神木市率先启动“厕所改革”,采取整村推进模式,严把改厕质量关,提高改厕使用率。截至目前,灰昌沟村已完成改厕194户,公厕2座。厕所改造后,所有粪便还可以发酵成生物有机肥,无害化处理,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有优质的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保障食品安全。

污水有去处 村容更美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永兴街道,有一片铁栅栏围起来的平地,平地下面“藏”着的便是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这个日处理污水650吨的“大胃王”,承担着永兴街道辖区内学校、村庄、街道办事处等生活污水处理任务。“目前,在永兴街道,像这样的污水处理站还有4处,每日最大处理能力是650吨,实际处理量为每日200余吨,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到河道内。”永兴街道市政环卫站站长呼伟说。

除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永兴街道还积极开展其他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几天,在永兴街道七里庙村,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村干部、环卫工人联合行动,集中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深度清理。像这样走村入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已经成为该街道一项常态化工作。

今年以来,永兴街道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纳入重要日程,将每月第二周确定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集中清理周,每月由环境卫生督查组考核环卫工作,做到奖罚分明,提高环卫工人工作积极性。同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群众参与的新模式,努力实现企业形象好、村组环境美、群众满意度高的目标。

永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张锐说:“我们现在将全街道79个村民小组纳入网格化管理,负责环境卫生日常巡查检查,督促引导。同时建立‘党支部+3’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导群众自觉加入到村级治理体系,自觉维护环境,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老助残,让文明之风吹遍永兴大地。”

截至目前,神木市改(新)建卫生厕所近3万座,建成投运市级垃圾填埋厂3座、镇级垃圾填埋场18个、垃圾转运站(点)15个,全市93%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建成54个污水处理厂站,日处理量达14万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108个行政村的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下一步,神木市将常态化开展以“八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健全收运处置体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展现神木农村干净整洁优美新形象。

编辑:王俞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