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魏韬)“工业题材创作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叙写新中国工业人的精神成长史”,“书写新中国人民的史诗”,“是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6月19日,“阿莹长篇小说《长安》创作研讨会”在北京、西安等地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中宣部文艺局文学处处长胡友笋,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武勇超,陕西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陕西作协党组成员、主席贾平凹,陕西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安广文,陕西作协党组成员李锁成,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眭俊等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著名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蒋子龙发来视频寄语。南帆、孟繁华、白烨、潘凯雄、梁鸿鹰、胡平、贺绍俊、王尧、刘琼、李舫、孔令燕、谢有顺、王金胜、饶翔、刘大先、丛治辰、李云雷、宋嵩、崔庆蕾等来自北京、福建、山东、江苏、辽宁、广东等全国各地的文坛一线评论家,肖云儒、李国平、王春林、李震、李浩、穆涛、段建军、弋舟、杨辉等陕西老中青三代知名评论家等参加了研讨会。
李敬泽认为,《长安》是一部很重的书,一方面重是自身的思想、艺术和经验的提炼,另外一方面小说描写的是新中国重工业、国防工业的发展史,是文学中工业题材创作一个很重要的收获。这部书展开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史视野,我们所看到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建立,看到的是一整套社会组织的建立、社会生活方式探索的建立。要想理解中国的现代历程,《长安》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非常生动的社会史视野下的旁证。《长安》中有力地呈现出了大历史观,无论是面对新中国的工业经验,还是面对新中国工业人的精神成长,都是放在新中国大的历史脉络、背景中去认识的。《长安》写的不仅仅是军工行业,不仅仅是工业经验,同时也是新中国的故事,是书写新中国人民史诗的一个重要进展和收获。
武勇超在致辞中谈到,陕西有着浓厚的文学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文学陕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名家辈出、璀璨夺目,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长安》的作者阿莹就是文学陕军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丰富的文本形式展开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经验,关键要有创造史诗的雄心。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省委宣传部将竭诚为各位艺术家潜心创作搞好服务和保障,也希望陕西作协持续加强对重大主题创作的总体设计、过程追踪和宣传推介,持续营造陕西文学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贾平凹谈到,《长安》这部小说把新中国军工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变迁书写得细腻逼真,把一代勇于献身国防工业的群体描写得栩栩如生,把一段热血沸腾的奋斗岁月编织得动人心魄,作品极具现实意义和地域、行业特征。一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阿莹的小说《长安》围绕着一群他所熟悉的军工人而展开,小说里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命运,是宏阔的对国家的关注,对时代的关注。在新中国军事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他始终把笔墨对准和聚焦于一个个具体而普通的人。二是秉承陕西文学传统,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了创作好这部小说,他深入扎实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生活积累和专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他还做了大量艺术积累。他几乎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工业题材小说,深刻分析和考量了这类小说创作的得与失,在反复思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创作路子。三是聚焦现实题材,深刻反映我国军工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的,从人物塑造到故事讲述,都严格遵循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尤其是对历史叙述的客观、包容和感性,显示了他在文学层面、精神层面对现实的认识和判断。
张亚丽对这部小说的出版情况进行了介绍,《长安》是阿莹先生集聚了20多年来的军工厂生活的体验和管理经验创作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今已经加印了四次,发行了3万多册。这部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将个人命运的起伏、兴废、悲欢离合与时代历史的发展交汇融合,写出了共产党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创业之难、发展之艰,以及对于共和国的特殊奉献,塑造了一股鲜活生动的能够立于中国文学画廊的军工人物形象,可以说填补了中国新文学史上军工作品的空白。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与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人民日报》《文艺报》《工人日报》《陕西日报》等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广泛而又有深度的报道。未来,作家出版社将继续为作家做好服务,为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也期待阿莹先生更多大作。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长安》是工业题材创作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一项心怀国之大者的写作实践,体现一代人对山河、对人民、对国家民族的承担奉献,是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同时充分体现了陕西多元丰富的工业题材创作资源,承接了“文学陕军”工业题材的传统谱系,开辟了陕西文学的新空间,对陕西作家拓展书写领域具有深长的启示。
作者阿莹谈及创作初衷时追忆起在军工城的成长经历,军工城里生活着一群老红军、老八路、老技工,还有刚刚扔掉锄头的农民,他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发生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故事,在阅读他们档案的时候,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大书,都能写一部小说,非常令人感动。他说到,《长安》虽然写的是之前时代下人们的生活、语境、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生活的行为,和今天时代下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但人们心里对美的追求、对爱恨情仇的炙热情感是相同的,而用文学的形式来记录这一段历史,是文学工作者的幸福和责任。
何向阳在总结中指出,与会专家学者将《长安》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工业题材作品序列中进行讨论,从叙事方式、人物群像塑造、军工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等角度,对《长安》的人民性内涵、庄严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以及悲喜交织的艺术价值,对中国军工人的正气、骨气、血性以及如何书写军工人身上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意蕴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2021年,我省著名作家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以近50万字的篇幅,讲述了筹建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历程。这部铸魂立传式的著作,表现了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人,用热血和生命投身军工事业发展的艰辛,书写了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这部颇具史诗气质的工业题材小说,塑造了忽大年、黑妞、忽小月等典型人物形象,个人命运的兴废、起伏,家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与历史交汇。该书出版之后,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好评和读者的普遍关注,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长篇小说排行榜、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作家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