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延峰)“要将节能增效践行于工作和生活当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张纸、每一辆车、每一个电话,用好每一根管材、每一颗螺钉,营造‘人人节约、事事节约、处处节约’的良好氛围……”
6月10日,在面对“如何打好节能低碳攻坚战,创建绿色发展强厂”这个命题时,南六转中心站20余名干部员工的承诺,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采油三厂牢记“国之大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为确保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采油三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按照长庆油田公司“134”工作路径,积极落实新能源工作“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部署,切实推进“绿色低碳”工程,全力焦安全环保、合规经营、综治维稳三大风险,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聚力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油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为了聚力打好“节能低碳”攻坚战,创建绿色发展强厂,该厂将HSE管理工具向岗位、场站、队站、承包商队伍延伸,推动日常检查与HSE体系量化,有重点地开展专项督察以及重点领域、关键时段的专题审核;制定“一清单、四方案”环境保护行动计划,采取生活污水治理、火炬治理、井下作业清洁生产等措施,构建出了天上、地上、地下“三位一体”污染防治网;定型“井组定压集气、站点油气分输、原油稳定脱气、轻烃集中回收、干气反供利用”工艺模式,建成采出水处理站、措施废液处理站,并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真正实现实现采出水、措施返排液、生活污水达标处置、循环利用,有效节约清水资源。
科学技术是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在发展与降耗相矛盾的情况下,科技节能大有作为的空间。该厂围绕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新能源与绿色低碳等方面,特别是针对攻克能源领域卡脖子技术进行探索性思考,为“原油生产、措施、捞油、新井投产、低成本解堵”等难题给出了“新思路、新想法、新点子”;积极筛选全厂节能减排的技术成果,拓宽节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树立节能减排新理念,构建采油三厂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广大干部员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自主创新“三池两盘”,升级钢制、高分子软体平台清洁作业技术,提升井液回收能力,实现井液不出井、出井不落地;实施油泥调剖,拓宽污油泥处置途径,实现再利用,变废为宝,奋力建设“生态、绿色、环保”油田。
坚持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低碳“清洁生产”。该厂以“低产低液井为突破口,把“系统节点”精细管理向基层、向单井延伸,将目光聚集到对了13个采油作业区,3137口产液量每天小于3方的油井,并全方位推进以油井间开为主的低产低液井管理模式,确保油井间开产量保持稳定、无效开井时间大幅减少、维护作业频次降低、单井生产能耗明显下降,采油系统效率持续提升,真正把“短板”变成增效的“长板”。
该厂突出问题、目标导向,大力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管理方式,以推进深化绿色矿山走深走实为驱动,以四级看板、四级对标为抓手,以污染防治、隐患整治、生态恢复为主要工作内容,围绕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狠抓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开展采出水回注提标改造,强化作业废水、生活污水合规处理,严控烟气排放指标和油泥总量指标,走实清洁生产之路;利用现有节能监测设备,积极开展加热炉、抽油机、输油泵等重点耗能设备的能耗监测,能效对标,强化节能技改力度,促进能效水平持续提升;结合油田区域环境,利用季节交替有效时节,加快产能建设和废弃场站植被恢复,建设碳汇林,全面提升油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助力实现碳中和,因地制宜深化打造林缘区、水源区、农缘区、库缘区、老油区五种生态保护模式,做到“管理、绿色、低碳、节约”等统筹推进,源头高标准建设、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据悉,该厂还将继续围绕“减碳、替碳、用碳、固碳”四个方面,全面推进红井子负碳示范区和油房庄智能化零碳示范区的建设,其中红井子负碳示范区综合应用负碳、零碳、低碳3类技术,建成后预计可减碳6.1万吨,埋碳16万吨,油房庄智能化零碳示范区将新能源与智能化油田建设有机结合,建成后可减碳3.2万吨,清洁能源替代率达到54.3%,为深入推进智能化油田建设开辟绿色低碳新思路。
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眺望前方之路,采油三厂干部员工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做绿色发展的宣传者、践行者、带动者,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全力打造生态油田,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