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边:优质高效农业夯实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   作者:刘燕郡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魏梦云)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加快实施、“一镇一园”项目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榆林市靖边县作为农业大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走上了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发展道路。

以水定产,全面推进旱作农业节水项目

入春以来,靖边县农业部门在地下水超采区域全面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对现有的慢灌区进行普通滴灌改造,引进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先进智能滴灌控制系统,配备智能控制系统首部、灌溉和施肥系统,实行全自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同时升级改造软体集雨窖集雨补灌项目,采取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土工膜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发展旱作玉米、马铃薯农业示范田。

“今年靖边县已确定实施漫灌改普通滴灌项目2.5万亩,实施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0.5万亩,实施山地‘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0.3万亩,预计五月上旬交付使用。”据靖边县农技中心主任吴清亮介绍,项目区涉及东坑、宁条梁、王渠则等五个乡镇,覆盖7村1563户农户,带动脱贫户139户。

截至目前,该县已推广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田30余万亩,建成智能水肥一体化灌区4处,面积达3000亩,可实现节水30%,肥料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提高了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了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镇一园”建设,推进产业特色化规模化

农业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今年,靖边县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依托特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一镇一园”项目建设。

4月下旬,记者在靖边县镇靖镇伙场坬村看到,该镇的“一镇一园”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平整土地、焊接拱棚、拱棚覆膜、机电配套……施工现场井然有序。据了解,镇靖镇今年共建设10座大棚,每棚占地8.5亩,总占地面积108亩。

“按照先期的规划,大棚建成后,以种植外地引进品种普罗旺斯水果西红柿和金香玉甜瓜为主导品种。”该村负责人告诉记者,镇靖镇是个历史名镇,有白文焕故居、三边民俗文化园、芦靖湖旅游景点,种植大棚水果,可以开展游客大棚采摘。村民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蔬果种植、托管代售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双重增加农户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达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的。

据了解,今年靖边县计划启动十个“一镇一园”建设项目,涉及镇靖、席麻湾、小何,新城等十个镇(便民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通过“一镇一园”产业发展,使传统农业向新型特色农业、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让乡村经济插上振兴的翅膀。

夯实农业基础,形成可推广的农田建设经验

眼下正是耕耘种植的大好时节,在靖边农村,随处可见农田机械大干快干的火热场景。一片片平整有序的高标准农田正蓄势待发,在不久的将来会孕育出绿意盎然的生机。

在天赐湾镇峁涧村高标准示范田里,农技人员和农户们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深耕、施肥、起垄播种,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天赐湾区域农牧站引进北大荒薯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工型马铃薯‘东农310’,并在天赐湾镇峁涧村设立了推广示范基地,解决天赐湾区域农作物单一的困境。”据天赐湾农牧区域工作站负责人介绍,“东农310”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强、耐贫瘠、适应性广的特点,理想产量能达到5吨,每亩收益预计达3000元左右。通过引进新品种,引领带动更多种植户调整产业结构,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今年,靖边县以“稳粮保供”、提产增收为目标,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机械化作业,投资6199.89万元,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包括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机电配套、土壤改良、新建机井和原有机井改造等,项目涉及东坑、席麻湾、天赐湾、海则滩11个镇(便民服务中心),16个行政村和一个公司。项目区主要推广大田玉米,增密度玉米,良种高粱、谷子、荞麦,优质马铃薯等适合区域生长的各类优良品种作物。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在靖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农田建设经验,助推靖边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编辑:夏雨           责编:刘潇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