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绥德:“ 农旅融合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   作者:刘燕郡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刘涛) 近年来,榆林市绥德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以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采摘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采摘农业带火乡村游

“我种的吊瓜全部用有机肥,一斤能卖20多元,每天都能卖出上百箱!”说这话的是绥德县名州镇芋则沟村康富采摘园的主人马渤淮。

芋则沟村位于无定河边,距绥德县城仅3公里左右。2017年,马渤淮利用该村独特的区位优势,承包了村里10余个大棚种植蔬菜瓜果,并修建了红极一时的“网红桥”,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从种普通的茄子、西红柿开始,到种新品种“普罗旺斯”西红柿、吊瓜,马渤淮每次都喜欢尝新,别人家的西红柿两元一斤时,他种的西红柿就卖到了8元一斤,别人家的吊瓜卖4元时,他种的吊瓜就卖到了20多元一斤,而且销量都很好。

为了把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马渤淮在“网红桥”的基础上又兴建了儿童乐园、划船、游泳、餐饮等项目,每到下午或周末,来这里采摘、玩乐的游客络绎不绝。


“三变”改革推动产业新发展

赵家坬村通过“三变”改革,把一片原本荒芜的山坡变成辐射刘家坪、马连沟、石家沟周边四个村子的赵家坬现代农业园区。

走进园区,山上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大棚在山间拔地而起,千亩玫瑰花在黄土高坡竞相开放,苹果、桃、杏等果树在梯田里茁壮成长,山顶上的游乐园里,儿童的欢声笑语响彻云霄……陕果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在山地苹果产业上共同发力,目前已初见成效。

赵家坬现代农业园区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小作坊、小产业、小市场“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目前,村里的玫瑰雪花(月饼)、豆腐磨坊、田园饭庄、农家乐等产业开展得有声有色。


公司化运作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名州镇裴家峁村则确立了“川道城镇化、山地产业化、山川同步发展”的思路,以公司化的运作模式,统一整合流转土地3000余亩,通过开山造田、产业开发、生态治理,与黄土文化融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娱乐业,让昔日荒山成为村民的“致富山”。

在裴家峁现代创新农业园区淘乐谷,有陕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水上乐园、主跨260米的“9D”悬空玻璃桥,还有多个儿童乐园、小吃一条街、蔬果采摘大棚等,一座山上就可享受吃、喝、玩、娱全方位服务。为让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绥德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集中打造“农业+旅游”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绥德县共建成农业园区108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8个、县级8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41个,家庭农场311个,发展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9家,在乡村振兴和绥德全域旅游进程中发挥着中坚力量。


编辑:夏雨           责编:刘潇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