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边:乡村新画卷 新风扑面来

发布时间:   作者:刘燕郡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刘河 沈蕙)“一辈子庄户人,没想到今天还因为打扫卫生得了个奖!”4月下旬,在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第一季度“拴正庄户人”和“抗硬领料人”评选表彰大会上,“拴正庄户人”获得者——尔德井村民郭赵琴抱着奖品自豪地说。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这是红墩界镇尔德井村日常可见的美丽风景。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榆林靖边县把城乡环境整治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各个镇村纷纷亮出整洁利剑,打出亮洁牌,按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快进键”,不断“刷新”城乡“颜值”,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参与

“垃圾堆、柴草堆、杂物堆都被清理干净,以前的‘脏乱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亮美’,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心里舒服多了。”这几年,红墩界镇尔德井村村民都感受到了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变化,村里干净了,有垃圾也不随地乱扔了。67岁的李万平老人对村子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大家的素质也高了,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更爱护了,大家茶余饭后都谈论种植什么花草更美观。

红墩界镇尔德井村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得益于该镇严格落实镇村“两委”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作为村“两委”干部、党员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氛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把家里收拾干净,自己住着也亮堂、舒心!”无独有偶,看到该村“拴正庄户人”和“抗硬领料人”的表彰奖励,村民们也都积极行动起来,自己动手清理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

据了解,红墩界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尔德井村多次举办各类文明新风培训,每季度评比“农村最美庭院”“光荣榜”和“拴正庄户人”和“抗硬领料人”,给予实物表彰和张贴门牌,提高群众维护村庄整洁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农家美,村庄才能美。要让村庄由内而外真正“美”起来,红墩界镇尔德井村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架设路灯,栽植绿化树,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和“门前五包”管护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美丽村庄建设由“净”到“美”,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从而推动红墩界镇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建设。


乡村好环境,创业好乐土

经过持续环境整治,红墩界镇村容整洁、风光秀美,不仅引来了游客,也吸引在外游子返回家乡。正是在红墩界镇尔德井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这一年,村民李晓梅离开城市返回农村老家,和爷爷一起打理自家的樱桃采摘基地,2021年纯收入达到20余万元。

好环境是创业兴业的乐土。像李晓梅这样的返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红墩界镇尔德井村这个曾经的“穷山坳”变成了令人羡慕的“聚宝盆”。

村前屋后,道路整洁,花草丛生,人居环境大变样;村民纷纷从外地返乡建房、创业,多元休闲农业打开乡村旅游新空间……

“农村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后,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处处好风光,空气更好,一到周末孩子们都跑回来住。”东坑镇村民苗小峰说,在外经商几十年的他,2016年回乡建了新房,并把事业也转回了家乡,如今成立了育苗合作社,建成了一个集培育、种植、销售于一体的育苗基地,年产值达1000万元。

“以前入村路太狭窄,大型车辆入村难,农业生产物资无法大量顺利运进村子,游客更是鲜有人至,极大地制约了村里的发展和村民增收。”龙洲镇龙一村党支部书记张涛感触也很深,如今农村环境的整治和农村公路的畅通,村民出行更便捷,还盘活了村里的经济,现在的龙二村已摆脱从前单一的种植玉米模式,形成了山上苹果,水中养淡水小龙虾,田间种植小米、胡萝卜的经济结构,为龙州镇的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村新画卷,新风扑面来

环境美了,产业兴了,人气也逐渐旺起来。“走,到红墩界赏景去!”成为近郊市民常说的一句话。只要天气晴朗,红墩界镇在节假日就会有不少游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走进靖边县宁条梁镇镇西园则村,人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厕所装修一新,不怕日晒雨淋,冲水方便,干净又卫生。”西园则村村民李树民说,有了冲水式厕所,村里的环境好多了。

绿树掩映的农家小院,青砖灰瓦的仿古屋顶,曲径通幽的乡间道路,在靖边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新农村、新气象、新业态、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该县席麻湾镇东高峁村村民张汉胜家住上“小洋楼”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不少村民前来“围观”。望着眼前崭新气派的房子、整洁有序的院落、平整宽阔的道路,大家打心眼里羡慕。“现在的政策好,门邻四居都变得‘拴正’起来了。”前来串门的群众感慨地说。

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才能越来越好。为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靖边县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加快补齐短板,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在村庄“气质”提升的同时,文明新风也悄然吹拂在靖边县这片热土上,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油然而生,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编辑:夏雨           责编:刘潇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