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清涧:全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

发布时间:   作者:惠刘艳 贺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惠刘艳 通讯员 贺萌)春暖大地,万物勃发。眼下,正是陕北大地春耕备耕的重要时期,清榆林市涧县委县政府抢抓这一时期,指导全县按照“1134”思路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巩固红枣首位产业,提升山地苹果、红梅杏和中药材产业,发展黑毛土猪、黑牛、羊子和饲草种植。全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进而稳步推进全县农民增收致富。

打造旱作节水农业样板

民以食为天,清涧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40万亩耕地红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着力打牢种子、耕地等基础,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为此,清涧今年一改以往“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在郝家墕实施“四位一体”节水灌溉新技术1100亩,在李家塔、店则沟建设软体集雨窖补灌2100亩,在秀延河、无定河、黄河三河五岸实施滴灌2521亩,着力打造旱作节水农业清涧样板。并在宽州、石咀驿等7个镇(中心)实施高标准农田1.5万亩,建成有机杂粮基地1000亩。为进一步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示范点3个,带动10万亩粮食提质增效,并在县城建立陕北区域农产品批发集散地,在14个镇(中心)各建立1个农特产品运营网点,最大化解决农民农产品变商品的问题。

转换思路增加经济效益

清涧持续把红枣作为首位产业来巩固,围绕全县红枣产业的现状,按照“提升一批、调整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在沿黄河、无定河红枣优生区域“提升一批”,打造精品红枣示范基地;在红枣次发展地区,大力发展酸枣、红梅杏,适度发展山地苹果,以林换林“调整一批”;针对枣疯病、弃管撂荒严重的枣林,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一批”,恢复其经济效益。

今年在解家沟、老舍古和下廿里铺建设红枣种质资源库1680亩。采取适当疏伐、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完成红枣低改1万亩。采取传统作业方式精细化打造精品枣园5000亩。针对现有苹果基地,按照“控增量、保存量、提质量”思路,重点在基础设施完善、仓储保鲜、运营管护、品质提升、打造品牌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年内在石咀驿盆则沟、宽州上刘家川和呼家河打造3个高质高效苹果示范园。目前,清涧红梅杏在市场上已经小有名气,借助当前市场行情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管护技术成熟等优势,年内嫁接改良1万亩红梅杏。同时,通过“农户种产品,政府控质量,国家卫健委、扬州经开区、陕西省国资委、阿里巴巴牵头的合力团拓市场”方式,推动产品变现,助力农户增收。

适度发展林下中药材规模

近年来,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模式逐步得到农民的认可。清涧从作为柴胡、远志等中药材优势种植区的实际出发,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今年采取“种植公司+中药材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林药混作、林药间作、药草混生等方式新建林下中药材基地5万亩,在宽州鲍家沟、上刘家川、呼家岔3个村集中连片打造1000亩酸枣示范基地。并在每个镇(中心)打造一个2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精品示范点。同时,利用植树造林和美化环境的方式,采用义务植树和工程造林相结合的办法,在主城区周边和沿黄路、石东路、双十路等重点路段沿线栽植连翘,打造集药用、观赏为一体的连翘长廊5000亩。计划到2025年,全县建成1000亩以上的中药材生产基地5个,中药材面积达到10万亩。

有序配套畜牧全产业链

清涧紧盯“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绿色生态肉蛋生产示范县”建设目标,出台《清涧县关于加快发展清涧绿色生态养殖业的实施意见》,通过“企业引领、大户带动、个户参与”方式,突出联农带农作用。采用“企业供母牛+农户搞繁育+企业回收犊牛+企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建设万头优质黑牛养殖基地,吸纳更多散户、个体户参与养殖。年内实施10万头黑毛土猪繁育一期项目。对常年圈养且存栏达20-100只羊子的养殖场(户),给予圈舍补助。年内新增饲草面积1万亩,对人工种植饲草给与奖励。年内建成年产6万吨特色猪饲料配套、牛羊定点屠宰厂设备安装及附属工程,逐步形成饲草种植、良种繁育、屠宰加工、仓储冷链、销售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此外,清涧针对全县闲置或效益低下的设施大棚、养殖场等村集体经济,今年成立了清涧县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优势资源,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每年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万亩以上。通过农投公司或龙头企业经营、广大农户参与等方式实现土地效益进一步巩固提升、盘活壮大。


编辑:晓佳           责编:刘潇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