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蔺雨
十多天的时间,匆匆读完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长安》,卷虽偃,情难却。小说情节和个性鲜活的人物仍在眼前浮现。
初触《长安》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部什么内容的小说,就是因为对《长安》这个名号有感觉。当我打开扉页浏览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部反映陕西军工的小说。因为有30多年从军的经历,所以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初读时只是兴致所驱,前半部叙述较为平淡,平实交代背景。过半以后,渐入高潮,情节曲折,故事离奇,直到剧终。今日合册,沉默良久。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并不是一个文学评论者,但是追古问今,思索往事,历数当下局势,不免思绪万千。
《长安》是一部我国军工的创业史。故事从刚刚解放的西部都市西安开始,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硝烟走出来的山东汉子“忽大年”已经是师政委了。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部队急需大量炮弹,组织安排其转业筹建兵工厂,在苏联专家“老伊万”的指导下,迅速建起工厂,生产出了国产火炮弹药,以供前线部队使用。之后,又经历了“八一三”金门炮战、1962年对印作战、1967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等等实战检验,最后发展到单兵穿甲火箭弹(应该是40火箭筒的雏形)以及单兵反装甲导弹(是否“红箭73”反坦克导弹?)。故事止于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前。与共和国其他行业一样,这段历史总是充满激情的,即使有“文革”时期的压抑,但仍可称“激情燃烧的岁月”。因此,可以说是共和国军工企业的一部创业史。可以看出我国军工企业的根基由来和一代军工人的使命担当与历史责任。
《长安》是一部屡遭坎坷而又坚韧不拔的奋斗史。看完主人公忽大年的经历就会使人感受到:干正事太难了。一贯在战场冲锋陷阵的军事指挥员来到地方企业当一把手,磕磕绊绊的行政套路,叽叽歪歪的猥琐纠缠,鸡毛令箭的假义真猥,阴鸷暗夜的栽赃陷害,痛失至亲的沉重打击,种种挚挈、小人得志、阴人暗算都没有改变他追求产品革新、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意志。每当读此,常常令我抚卷叹息,同频共鸣,哪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不受点磨难呢?中国人绝不缺这些内耗的基因,当然也不缺成长的动能。
《长安》是一部变革时代特有的爱恨情仇虐恋史。小说围绕忽大年有三个性格鲜明的女人,挂名原配来自胶东的村妇“黑妞儿”,战场捡来的正妻“靳子”,以及自幼失散重逢的胞妹“忽小月”。这几个人穿越三四十年的情感纠葛完全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虐恋,并以生命终结为代价,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前后那一代人对待感情的态度和方式,炽热而又单纯、保守而又专一。其中“咬屁股”“尿枪管”“查无此人”的桥段增加不少趣味,也是暗存匠心。
文字尽而余味存。这应该是小说的最高境界。我也在想,这部小说情节再曲折些,细节再趣味些,读之那必是一种甘醇的享受。我时常瞎想,若写续集恐怕会面对改开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转民以及传统军工萎缩的考验,也要面对海湾战争之后高技术兵器的涌现引发的新军工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