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芬
随着21世纪艺术形态的多元发展,当今中国水彩画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官方与民间的水彩画展及研讨会日益普及,一些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水彩画课程及水彩专业。与此同时社会艺术教育中的水彩画培训与研修班也办得风生水起,大量非美术专业的水彩画爱好者加入了学习的行列。然而,在这看似火热的现状背后,掩盖了当今水彩画界存在的一些弊端。
水彩画创作的闭门造车。信息化普及的图像时代,对图创作已成为当代艺术家的常态,但是单纯从图像入手,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会与感悟,片面照抄图像形式,其作品往往成为画家孤芳自赏的产物,也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说到底,艺术创作的最终指向还是抒发情感、表达志趣。图像被用为创作素材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图像背后画家自身的思想与意趣。
水彩画理论研究的薄弱。相对于目前水彩技法类研究的泛滥,水彩理论尤其是水彩画史的研究匮乏。21世纪以来虽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陆续出版并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如袁振藻的《中国水彩画史》、潘耀昌的《中国水彩画观念史》等都是代表性的研究水彩画史的著作,但是对比油画、国画的理论研究,水彩画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还是很薄弱且受到关注的程度不足。
另一方面,对于国外现当代水彩画发展的研究比较匮乏,水彩画的研究既要着眼中国的发展现实,还要与世界文化艺术接轨,以促进中国水彩画长远的发展。
水彩艺术批评与鉴赏机制需要完善。当代水彩画更加强调观念性的表达,水彩画的鉴赏应与社会、时代、历史、艺术思潮等综合考察作品深度的内涵。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更需要思考,才能从鉴赏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与更深刻的心灵感动。建构中国水彩画的评价机制是沟通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接受者的欣赏与创作者的实践。
当前水彩画界创作与鉴赏群体庞杂且良莠不齐,在审美层次与欣赏能力上有着很大差别,推广水彩画鉴赏理论和高质量的水彩画艺术评论尤为重要。美术鉴赏与创作、批评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另一方面,水彩画观赏者自身内部知识结构的不断提升也极为重要。
当代中国水彩画家应积极走进生活,紧随时代的步伐,创作出具有饱满鲜活生命力的作品,不断突破自己,创造新的艺术面貌,同时水彩艺术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应齐头并进,由此形成相互推动的良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