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骆延峰 全媒体记者 魏晓文)4月7日,《秦腔》邮票发行研讨会在陕西省邮政分公司举行。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友仙、惠敏莉、王新仓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集邮专家和各地市集邮文传部门负责人参加。
2021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今年8月27日,国家邮政部门也将于发行《秦腔》邮票一套3枚,内容分别为《游西湖》《三滴血》《火焰驹》三个秦腔代表性曲目。
秦腔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是陕西的地方代表戏剧种类,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项目。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传统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保护传承面临严峻形势。
研讨会上,大家聚焦即将发行的《秦腔》邮票,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展开研讨。认为《秦腔》邮票的发行,就是对陕西非遗文化的宣传,通过邮票不仅要宣传好秦腔这个地方戏曲,让更多人知道秦腔,了解秦腔,传承秦腔,更要从秦腔戏曲中汲取文化力量。通过邮票这张“国家名片”,让秦腔之声穿透身心,深入民心,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心里,流传更广。针对网络高科技时代的快节奏生活,要紧跟时代,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好秦腔文化,做好文化的传承。要借助邮票的发行,大力发掘和弘扬陕西优秀文化,打出陕西文化这张优势名片;与6月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相融合,进一步增强陕西文化的软实力。
研讨会现场马友仙、惠敏莉、王新仓三位秦腔表演艺术家现场表演了经典剧目的精彩唱段,并仔细解读戏剧表演的一招一式中蕴含的中国礼仪文化和丰富的生活内涵。此次研讨会,让大家从《秦腔》邮票的发行中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与会者还针对如何做好邮票发行前的宣传,将邮票发行与即将迎来的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相结合,更好地传承秦腔文化,扩大陕西知名度,利用《秦腔》邮票的发行进行跨界文创产品开发、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等提出许多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