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开局关系全局。虎年伊始,榆林市横山区谋大局、抓大事,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准确研判形势,奋力担当作为,稳住了经济发展,守住了疫情防线,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真抓实干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力争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踔厉奋发谱新篇。
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25.4亿元增长到273.5亿元,年均增速9.2%;地方财政收入由2.8亿元增长到12.1亿元,年均增速34.4%,两项指标均翻了一番多。如今,横山区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和谐”的工作总思路,上下一心谋发展、千方百计求突破、凝心聚力抓改革、全心全意惠民生,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和铁的纪律,有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当前,横山区正以快马加鞭往前赶,只争朝夕向未来的闯劲干劲,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横山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转型升级拓空间 点燃发展新引擎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走进横山区,一幕幕能源化工建设的忙碌场景不时映入眼帘。在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工地内,塔吊林立,车来人往;在榆横工业园区内,厂房并排,机器轰鸣,横山区正在用行动书写着高端能源化工建设的篇章。
蓄积实力,高质量发展才能成型成势。作为成长期的资源型县区,横山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辟出一条能源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新路,在新时代工业强区新征程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近年来,横山区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以煤转电、煤化工、煤炭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抓手,推进资源大转换,以项目换产业、转质效,建设实力横山,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
高质量项目才能引领高质量发展。横山区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树立“大抓项目”鲜明导向,让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实际成效。去年,赵石畔煤矿如期开工、黄蒿界煤矿顺利核准、兰石化乙烷制乙烯项目顺利推进,成功对接华能集团、信发集团、中关村至臻环保等高端转型项目,全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8%、70.7%、58.8%,“十四五”实现开门红。在今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中,横山区开工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15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2亿元,开工项目涵盖了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煤矿建设、工业技改、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8大领域。
2021年横山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8亿元,同比增长45.2%,原煤累计完成产量1662万吨,发电量累计完成273.4亿度,聚烯烃累计完成77.8万吨,甲醇累计完成64.09万吨。在狠抓项目的同时,横山区加快释放优质产能,稳存量、优增量、扩总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加快建设赵石畔煤矿、天云煤矿,加强波罗、芦河等井田开发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抓好技术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数字化、自动化矿井,畅通运煤专线,着力实现多产优产、广销多销。高质量发展煤炭洗选加工业,优化分质分级利用体系,促进煤炭品级多元化、用途多样化、市场精准化。
发展煤电一体化和化工产业是横山区强劲的后发优势。在稳存量、优增量、扩总量的同时,横山区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注重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引进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发展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为支撑的主导产业,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全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农”工作提质量 下好乡村振兴整盘棋
横山区位于陕西北部、榆林中部偏西,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吕梁山片区县、革命老区县和原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区。2018年,经国家第三方专项评估验收,省委、省政府审定批准,横山区成为陕西首批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四个县区之一,被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奖”。脱贫摘帽后,横山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原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持续发力,成绩斐然。
横山区坚持政策不断档、衔接不留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产业先行,整合项目资金,构建“一带三区多点”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以芦河、无定河沿岸为主线,利用地理优势、文化优势、水资源优势,集中建设集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健全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配送、集散交易等体系,重点把无定河上游打造为省级农业示范区,把无定河中下游打造为稻渔综合绿色种养区,把芦河东岸和无定河南部区域打造为旱作节水农业先行区。坚持抓点示范、扩线带面,精心选取一批示范点、代表村集中培育。
以全省肉羊强区和全国羊产品名区为目标,横山区落实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生产规范化、粪污无害化标准,打通饲草、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在全市率先建立羊产业全产业链。管理、推广、使用好“陕北横山羊肉”“横山白绒山羊”公用品牌,探索创建“横山种羊”“横山羊绒”新品牌,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向饲草饲料和羊产品深加工,加快“互联网+横山羊产品”建设步伐。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目标。横山区坚持把生活富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收入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据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横山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35104元,年均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5568元,年均增长9.5%,两项收入指标跑赢GDP增速。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横山区纵深推进“三变”改革,推广党岔镇北庄村、南塔办事处高圪垯村、城关街道吴家沟村等典型模式,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培育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增强社会化组织服务功能,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
横山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把美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着力点,持续加强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提标扩面,横山区将抓好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坚持“一带三区多点”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打造省级农业示范区、稻渔绿色综合种养区、旱作节水农业先行区。以羊产业为主导,多点布局特色小杂粮、水稻、马铃薯、山地苹果、中药材种植基地,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展旱作节水高效农业1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种植玉米25万亩、小杂粮40万亩,每年发展优质中药材1万亩,羊子饲养量达到300万只。支持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提升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50个、美丽宜居乡村100个,整治人居环境村150个。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土地规范流转,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生态建设强发力 塑造“大美横山”新形象
近年来,横山区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发扬“榆林治沙精神”,以实施重点林业工程、繁荣生态文化为抓手,全面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工作,以此为契机,加速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接续推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全域生态建设,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铁腕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204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部完成。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6.16改善到4.05,优良天数保持在290天以上。植树造林种草47.5万亩,林草覆盖率34.9%。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38平方公里,新建加固淤地坝364座。建成两场(厂)8个,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区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
铁腕治理守红线,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及“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等工程10.7万亩。深入推进铁腕治污34项攻坚行动,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57个。建成汽车尾气监控平台,清洁取暖改造3278户,城区清洁取暖率达7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9.6%,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00天,首次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县序列。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完工,建成全市首个中水回用项目。清理河湖“四乱”问题52处,整治入河排污口33处,境内河流水质全部达标。
经济林敲开致富门,在新经济发展时代下,发展经济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横山区通过发展经济林,让农民富起来,让农业强起来,真正实现水清、山绿、景美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横山大地生根发芽。放眼横山,曾经一穷二白的版图上,如今有了星火燎原般的绿色森林植被,绿色如水墨一样在广阔的大地上浸染开来。治住了黄沙,无定河也变成了清流,流域两岸生机盎然,连片的稻田闪烁着迷人的光彩,一幅恬淡的田园风光已经在横山徐徐展开。昔日沙进人退的局面,变成了林进沙退。有了人造森林的屏障,无定河畔的横山,已经嬗变成了陕北高原上的米粮川。
多措并举惠民生 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城市变大了,城乡变美了,环境变优了,舒适感更强了。”这是横山群众对生活环境变化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横山区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城市的有力见证。
今年,横山区将加快城区提档升级,逐步启动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城市更新。
在打造宜居城区方面,将围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节水城市、文明城市核心目标,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在加快园区建设方面,借助省十七运会东风,汇集发展要素,形成城市框架。推进园区改革,逐步理顺市区管理权限,明晰运行机制。分区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南区工业三路、园区二路和北区芦阳一路、芦阳四路中段建设,建成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启动20万吨镁合金板项目,新引进产业类项目4个。推进园区三级综合医院项目前期工作。新储备土地1500亩。保障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和省十七运会运动员村等项目建成投运,协助推进榆林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
“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日子越过越有劲,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是横山区老百姓共同的期盼。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横山区将继续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一批群众急需、普遍受益、事关长远的民生实事,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民生改善的红利。
全心全意惠民生,百姓福祉不断提升。新增城镇就业3004人,再就业992人。推进区人民医院和党岔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改扩建人民医院负压病房。重启妇幼保健院业务楼项目并完成主体建设。改扩建镇卫生院10个,设立卫生服务中心4个。医保参保34.5万人,医疗救助7665人次1077万元。投资3.8亿元,新建改建校舍9万平方米,开发区七幼建成投用,区六中和开发区三幼主体完工,区七小、韩岔中学、石湾中学、高镇中学改扩建全部完成。兜底保障支出8000万元,帮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及孤儿等弱势群体1.4万人。碘盐配给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建成文化馆总分馆5个、老腰鼓传习所9个、图书馆总分馆4个、服务网点12个,打造镇级标准化文化站3个,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横山腰鼓进京献礼建党100周年,打出了横山人的精气神,受到文旅部嘉奖。
为了给老百姓营造稳定的生活环境,今年,横山区将紧抓城市和农村社区建设,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信访积案化解,畅通网络信访渠道,依法打击各类非法行为;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推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动态评级;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全力落实民生实事,让父老乡亲的光景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获得感越来越强。
蓝图绘就千般景,扬帆破浪踏征程。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赶考路上,每一个横山人,都是满怀豪情的奋进者,蕴藏着奋进现代化的澎湃力量,横山上下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为建设活力横山、魅力横山、实力横山、绿色横山、正气横山、美好横山而努力奋斗。(冯英杰 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