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岂在“江湖”中?

发布时间:   作者:马忠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马忠


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江湖”原本是一个中性偏贬义的语词,加上“书法”这一后缀词素,就彻底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江湖书法”的始作俑者自然是江湖书家。何为“江湖书家”?有人根据其表现伎俩和搞怪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六十四个字,可谓精辟:假头衔多,自吹高职;敢于称王,标榜第一;国际认证,投机取巧;出版套路,招摇撞骗;奇装异服,夸夸其谈;善于表演,哗众取宠;名人陪衬,标榜自我;某某传人,欺骗无知。
  我们说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与国粹。书法艺术在书写记录功能退化的今天依然充满蓬勃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艺术和精神功能的凸显。但书法绝对不是胡来,不是任笔为体,它是有传统、有规矩、有要求的。而“江湖书法”就是不遵循书法客观规律的肆意妄为。虽然书者学过几天毛笔字,多少知道一些书法常识,也能说上几个名家几本名帖,却耐不下心去一笔一画规矩临摹碑帖,加之读书不多,于是,干脆走个捷径,创新出所谓的个性来,先玩个以画入书,写虎像虎、写龙像龙,再弄个双管齐下、左右开弓,什么口书、脚书、倒书、反书、射墨书、盲书、空心字书、地书,等等,不一而足,怎一个“奇”字了得!
  江湖书家靠“戏剧性”卖点来蒙蔽无知的观众,让人看了只能感叹层出不穷的“书法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不断刷新人们的眼球和接受极限。最为常见的就是动辄书写大“龙”巨“虎”,高“山”长“水”,尺幅达到数米、十数米甚至数十米不等。在书写的过程中,他们身着奇服异装,手握如椽大笔,且往往伴以杂耍搞笑动作眩惑人。或者动辄书写百米千米长卷,然用笔低俗,章法散乱,毫无美感可言。特别是抖音的兴起,为江湖书法提供了更大的“江湖”。即便如此,那些江湖术士般的表演空间里还是人气爆棚,依然博得成千上万的点赞量。
  那么,“江湖书法”何以大行其道?有内、外两个成因。一方面,王羲之有言“夫书者,玄妙之技也”,这些人正是利用了中国书法的精深奥妙之理和当今书法与大众之间的疏离而进行的坑蒙拐骗,以博取一些目的。另一方面,“江湖书法”有其野蛮生长的土壤——不仅有国民乡愿劣根性、书法官员推波助澜,也有书法赏评不确定性、书法教育缺失、书法监管不力等多方面原因。说白了,“江湖书法”有市场,这不仅是一个书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整个社会俗了,人们不爱读书学习,以自己有限的一点认知来理解和看待书法,就会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给了“江湖书法”骗子们可乘之机。
  当然,热爱书法、学习书法和展示自己书法作品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正如有网评所说,但凡自娱自乐,比如你在自己家里,在你的私人领地再怎么折腾,都是可以允许的;不以自己拙劣的书法作品来骗取他人的钱财,都是无可厚非的。倘若是向社会公开展示,就要本着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书法作品必须达到向社会公开展示的基本水准。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基本水准,就不应该拿出来展示,以免对其他人造成误导和影响。
  笔墨当随时代。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传承应在继承中创新。而真正的书法创新是在深入研究传统基础之上的吐故纳新,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颠覆性的,更不是搞笑版或无底线的,一切无厘头式的书法创新本质上离书法已经十万八千里之遥。正是从这个角度,我认为“江湖书法”的存在提醒我们:书法审美的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任重而道远!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