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作者:何勇海 来源:舜网
黎青/绘
不考研就成了“异类”,合理吗?回答是否定的。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中间阶层的数量和规模比较大,精英和底层的数量相对较少。与橄榄型社会结构相对应,橄榄型人才结构则更为科学,也就是职业教育、专科生、本科生占比,大于一头的高中以下学生、另一头的研究生,才是最科学的,这样,人力资源才可能向更广阔的领域分布,得到合理配置。
事实也是,近年来,学历贬值不仅体现于本科生常态化的难就业,也体现于研究生学历的认同度越来越低。部分本科生考研是为了“以时间换空间”——谋求更好的就业出路,结果却出现“研究生就业拼不过本科生”的尴尬。
其实,考研或就业,两样选择都可以精彩,关键是要有真才实学。学历上的差距可以超越,但就业看的不只有学历,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其他加分项,才是实现就业必不可少的东西。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深层次社会问题,需要从高等教育招生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许多方面着力解决。
将不考研当成“异类”,会加剧社会对高等教育非理性渴求带来的焦虑,加剧就业市场扭曲,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作者:何勇海 来源: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