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中铁长安重工阎良新能源车间内,50名工人在加紧装配国内首批新能源(纯电动)隧道施工装载机。该新能源设备在5000米海拔、-40℃至60℃的严苛环境中累计总运行达到“1.1万小时+3万公里”,有效避免传统设备与人争氧气的施工难题,减少我国高原隧道施工污染。 记者 杜玮摄
工业企业
全力稳增长
1月25日上午,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士特集团)西安高新厂区联合生产车间,200多台机器人在生产线上挥舞着机械臂。30多辆智慧物流小车装载着生产物料,在生产车间来回穿梭。生产一线的工人们全力以赴抓生产赶进度。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奏响了一首保生产稳增长的交响乐曲。
工业稳增长就是冲锋号。法士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严鉴铂表示:“作为国有企业,法士特集团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秩序,稳妥推进企业‘科学、有序、受控、安全’复工复产,助力工业稳增长。”
在复工复产的同时,法士特集团继续细化疫情防控方案,成立消杀专班,对厂区餐厅、电梯、卫生间等人员密集场所每日集中消毒;对出入车辆必须登记造册,进行消毒;加强物资储备,备齐口罩、防护服、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同时,法士特集团千方百计盘活生产资源,加强人力与物流管理,对居住在家属区的员工开通通勤班车,严格实行厂区—家属区点对点接送、集中闭环管理;为所有复工不返家人员全部安排宿舍,统一配备洗漱用品以及生活物资;生活区、生产区餐厅正常开放,一日三餐均采取预约配送制,确保员工生活无忧。
截至1月24日,法士特集团西安地区各子公司到岗复工率已超80%,全集团产能达到了疫情前水平。近日,企业150多台新能源产品如期交付唐山客户,获得了客户称赞;作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法士特高智新公司持续加快设备调试步伐,已具备试生产条件;1月12日,法士特合资公司双特公司迎来第1万台液力自动变速器顺利下线。法士特集团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产销实现逆势增长。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也按下了复工复产后稳增长的“加速键”。陕汽总装厂在1月9日成功开启生产线单班生产。面对人员不足情况,总装厂党委梳理各车间及科室到岗人员,党员干部齐上阵,快速组建临时生产车间及生产保障服务小组。1月14日,总装厂复工人员增长至900人,具备开启双线运行条件,日产量提升至160辆。截至目前,总装厂双线双班正常运转,日产量稳定在400辆。
1月13日,总装厂在接到103辆海外订单紧急入库的通知后,为了确保订单准时交付,优先匹配所需资源锁定计划,在16日8时准时上线出口车,通过分厂内部调整优化,确保流水线连续不间断运行,并于15时顺利完成了所有紧急订单的下线转调任务。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金钼股份金属分公司,疫情期间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坚持生产,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1月25日,企业产量同比增长155%,销量同比增长了138%。
该公司总经理任宝江说,眼下,企业的产品市场非常好,订单很多。疫情期间,很多客户打电话询问,担心订单会受到影响。但企业通过实施“一岗多能”,使生产设备24小时不停,保证了产能。如今,企业的订单交付率达到100%,不仅没有让客户流失,反而增强了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和信任,疫情期间成功发展了3家新客户。
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积极组织下属企业复工复产。1月24日,卫光科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组织员工有序返岗,目前共计317名干部员工奋战在生产一线;合理制定《复产保交付生产方案》,统筹规划,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同时,各单位第一时间对接用户,了解用户所需,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保障生产秩序有条不紊,同心协力打好复工复产稳增长这场硬仗。(记者 沈谦)
1月24日,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京东“亚洲一号”园区内,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在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的前提下,西安市物流企业抓紧恢复生产。 记者 戴吉坤摄
商贸企业
线上线下联动
千余家连锁超市、便利店、生鲜店恢复营业率超过75%,上百家企业共同参与开启春节“不打烊”模式……随着西安市各区县陆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各大商场开始迎来大范围复工复业。
1月22日,得知商场即将恢复营业,西安银泰百货开元钟楼店某童装品牌店长许明芳长舒了一口气。为了配合疫情防控,2021年12月23日起,银泰百货在西安的5家门店暂时闭店。
虽然线下门店闭店,但门店的日常经营没有“停摆”,银泰通过线上平台喵街、微信小程序商城、私域群等,将“线上银泰”运营得有声有色。
许明芳在闭店期间也一点没闲着,在喵街直播,为商品配置线上资源位,在线向全国各地顾客介绍产品及促销活动……高峰时每天有超过200单的货品从全国的银泰百货门店发出。
为服务好西安市民的新春生活,促进节日消费,银泰百货决定一改往年春节大年初一、初二闭店的传统,今年春节“不打烊”,通过多种形式为消费者带来“好买、好逛、好服务”的购物体验。
同时,银泰百货全力打造线上年货“会场”,提升打包、配送能力,线上平台喵街24小时“不打烊”,市民可以足不出户“逛”商场。
“我们为顾客准备了可以在线领取的大礼包,门店还推出了大量的1元福利,会员可以在线购买到门店核销,享受1元奶茶、小吃等福利。”西安银泰百货开元钟楼店经理韩晓梅说。
1月20日,在近30天闭店之后,龙首印象城、盛龙广场、大明宫万达、汉神购物广场等西安城北多家商贸企业恢复营业。一时间,各个商业社群庆祝欢呼。事实上,从盒马不用抢了,到部分品牌陆续开通外卖渠道,再到顺丰等快递也能正常收发货了,西安商贸服务业的一步步复苏让人欣喜不已。
为了减少实体店人员购物聚集,满足市民春节消费需求,西安市将举办2022网上年货节西安专场活动。1月22日至2月15日,100家网上年货节供应企业以“宅家过年无忧购 ”为主题,开启春节“不打烊”模式,为市民提供年夜饭配送、年货置办、配送到家等服务。
“除了基本生活必需品,我们还推出更多品牌、品质、健康、智能商品,以及适合不同人群的餐饮套餐和定制年夜饭等的配送服务,让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宅家过年。”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建锋说。
同时,此次网上年货节还协调对接了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全国性电商平台,创新营销方式,为市民提供“线上订购+线下配送”全链条服务。
西安生产生活秩序正积极稳步恢复正常,各大商家也铆足了劲争取把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近几天,我们对符合要求的门店全部开通了线上外卖,采取封闭包装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我们积极准备,全面做好春节期间老字号年夜饭到家的各种预订服务,让春节期间不能外出就餐的居民享受到老字号最具年味的团圆宴,如西安饭庄的葫芦鸡、乳酿鱼、烩三鲜,同盛祥、老孙家的牛羊肉泡馍、清真大菜,德发长的饺子宴,西安烤鸭店的全雅席等,品种丰富,价格也实惠。”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文化营销中心经理张晓亮说。(记者 崔春华)
食品经营行业
建立同业互帮机制
1月21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为进一步推动疫情后食品经营行业复工复产,该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食品经营行业复工复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食品经营行业复工复产,确保民生保障和稳岗就业。
《通知》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抓好相关组织协调,加快提升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振餐饮消费信心;指导食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建立同业互帮机制,拓展餐饮外卖渠道,帮助食品经营企业解决原辅料采购、产品销售、质量安全等问题;结合辖区实际,支持有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在店外划定经营区域,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严格管控,加强场所消杀。
《通知》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督指导,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零售、餐饮企业相关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全面清理过期、变质食品原料,把好原料购进、清洁消毒、人员健康、加工操作、就餐等重点环节;要严格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认真履行各自职能职责,在抓好落实的同时,进一步细化措施、夯实责任,确保食品经营行业复工复产工作见实效。
《通知》明确,全省食品经营企业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在2021年12月23日至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管控解除后90个工作日内有效期届满,申请延续许可的,如企业承诺生产经营条件未发生变化,可免于现场核查;食品生产从业人员所持健康证明在2021年12月23日以后有效期届满的,可延期使用到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管控解除后90个工作日内。 (记者 徐颖)
外卖平台
启动“西安复苏计划”
1月25日,记者从饿了么平台获悉:饿了么启动“西安复苏计划”,在供给保障、配送安全、商户扶持等三大领域推出十大举措,包括投放商户专项扶持资金、疫情专项补贴等,助力西安餐饮商家复工复产,提振消费信心。
对于疫情期间的营业商户,饿了么实行物流保障,对“医药”“买菜”民生品类实行专项保供、优先配送,并成立“外卖送药小分队”。针对疫情中受影响的餐馆,饿了么推出“直通车”通道,缩短审核流程至最快3小时,减少商户的上线阻碍。针对疫情期间新上线的营业门店,饿了么提供“线上免费装修”服务,并提供免费1个月的运营支持。
同时,饿了么为2021年12月22日至2022年1月20日期间会员权益过期、红包尚未使用完的西安会员,免费赠送一个月会员权益,目前赠送权益已执行到位。对于饿了么平台的老商户,饿了么启动千万扶持金的支持政策,包括活动补贴、线上推广金等,帮助商户快速复工复产。针对部分歇业的商户,饿了么延长其歇业保护期,排名和运营政策不受影响。
为了保障外卖商户稳定复工复产和民生配送需求,对疫情期间保障城市配送、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骑手,饿了么发放“感谢金”和过年现金红包。2月4日前返岗骑手可报销返程车票,2月7日至2月13日返岗骑手可获得其他奖励。
此外,饿了么升级“无接触配送”和各项防疫措施,各站点针对集中配送环境严格要求分批次放入外卖箱,并在西安商圈、医院等投入智能取餐柜,确保“无接触配送”落实到位。(记者 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