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榆林佳县常家坬村是远近闻名的标杆村。深冬时节,走在村内的道路上,一抹暖阳照在身上,感受不到丝毫寒意,没有杂草丛生,路面分外干净。远处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似乎不停地诉说着这个村的文明新风。
就在前几天,在村党支部书记陈进怀的组织下,常家坬村176户村民通过佳县慈善协会自愿向西安疫情捐赠13237元。为此,佳县慈善协会还向村民颁发了捐赠证书。
陈进怀是一位很有情怀的陕北汉子。前些年通过在外打拼富起来后,不忘乡亲父老,回到村里积极争取项目,甚至自己出资大搞基础设施,为村民谋福利,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此次组织村民捐款,没想到村民的热情都很高涨,不管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拖后腿的,让人很感动!”如今,陈进怀还身为榆林市人大代表,说起为西安疫情捐款更是慷慨激昂,这几天,个人也通过不同渠道捐出两万多,全是代表自己的一份心意,不算什么。
今年71岁的脱贫户李候秀,因为旧时的医疗条件差,从几岁开始就双目失明,一直靠大儿子照料。听大儿子向西安捐款后,她也硬让代捐了50元。李候秀说,共产党对我这么好,捐献一点是应该的,这是我的心情问题,虽然我一辈子是在黑暗中走过来的,但是我心向光明,希望国家都好,人人都好。
84岁的刘世桂老人,19岁就成为中共党员,看起来仍然精神矍铄,特意向记者展示了几个月前佳县县委组织部给他颁发的印有“光荣在党50周年”的纪念章。他激动地说:“看到西安疫情后,作为一名老党员,觉得应该支援了。人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支援一点儿顶一点儿,国家的压力才会轻一点儿。”
脱贫户常候小已经瘫痪10年了。36岁时,他驾驶农用三轮车翻了车导致下半身没有了知觉,如今勉强依靠轮椅才能行走几步。“除了感谢国家这多年的帮助外,还要感谢妻子不离不弃,这么辛苦地抚养两个孩子和照顾我,我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常候小说话时几度哽咽,极力掩着泪水。西安有这么一场灾难,要多捐一点儿挣不来钱拿不出手,尽管帮不了大忙,但也是捐自己的“心”了。更欣慰的是,我的女儿常佳遥在西安念大学,经常参加志愿活动,这次她也拿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捐了50块。
此外,在佳县通镇中学念初一的常雅然,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小女孩。武汉疫情时,她就捐过钱。此次放寒假回家,看到村民们都在为西安捐款后,她也拿出过年积攒下来的压岁钱捐了88块。
常飞耀、袁红霞、陈晓磊……像这样有故事的人还有很多。尽管捐款的方式、数额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爱心是一样的红色,都希望把冬日里的这股暖流一起汇聚到西安。
近年来,常家坬村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通过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诚信红黑榜”、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慈善互助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