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 全媒体记者 邓锦龙 实习生 王文姣) 宝鸡市太白县咀头镇把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一线,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发挥两个作用、健全三个体系、提升四个水平” 1234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党建+网格化”工作法,做实做全网格、优化公共服务,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激发自治活力,全力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围绕一个目标,构建共治格局。镇党委以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咀头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及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机制,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镇、村(社区)、组(楼院)三级网格组织体系,扎实推进“党建+网格化”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镇综治中心牵头,细化各级网格构成和职能职责,明确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二级网格长及网格党组织书记,每一级网格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党员,把党员嵌入各级网格,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把中心工作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机结合,压实网格责任,条块结合,统筹平安建设、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公共服务等事务在网格中解决,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人在格中走、事在线上办”。
发挥两个作用,擎旗奋进争先。网格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党建引领的关键就在于发挥好两个作用,强化网格的组织力、协同力和战斗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治安问题突出地区整治、“无黑无恶镇”、“无电诈”镇村(社区)和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抓手,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个、治安问题村1个、配合整治治安问题突出小区2个,创建全国民主法治村1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东大街社区党支部创新推行“三活四知八必访”工作法(即网格管理员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做到“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每月对“困难群众必访、空巢老人必访、残疾家庭必访、暂住人员必访、待业人员必访、低保对象必访、老干部必访、特殊人群必访”),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化民怨,全力解决现实困难30多件,实现了“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的转变。居民赵某腿部残疾,下楼时不慎摔倒膝盖骨折,网格员第一时间上报东大街社区帮其申请临时救助,将居民的需求摸准核实,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帮助渡过难关。居民杨某因意外精神残疾,儿子上初中,女儿被大学录取,社区了解情况后,帮其申请低保,解决了其家庭经济困难。近年来,“三活、四知、八必访”工作法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110余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党员进社区亮身份零距离服务群众、强服务树形象、转作风做表率活动,先后组建党员突击队98个,疫情肆虐时,各级网格员奋力抗风雪、战严寒、强化排查,守好第一道防线。今年秋季强降雨期间,各级网格员积极行动,进村入户查灾情、除险情、送党情,全面开展防汛抢险、生产自救,清理塌方路段60余处、疏通水沟河道34处、恢复生产道路22处、转移安置群众37户127人,抢收蔬菜、蘑菇等150余吨,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让党旗在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等一线高高飘扬。
健全三个体系,促进联动贯通。实施“党建+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只有做到组织建网、工作嵌网、党员融网、群众用网,才能“一网兜尽民生事”,推动党建与社会治理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健全网格治理体系。聚焦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镇、村(社区)、小组(楼院)三级网格171个,设置网格长171人,配备网格员406人,管理辖区住户8769户,定期走访排查,及时化解风险苗头问题,开展全方位、个性化的便民惠民服务,形成“工作在网格中落实、服务在网格中彰显、民情在网格中汇聚”的集成效应。健全队伍保障体系。针对村(社区)网格“三多三少”现状(事务多、问题多、责任多,人员少、资金少、权力少),统筹整合网格内工作人员、机关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红袖章”平安志愿者队伍15个590人,围绕社会治安、矛盾调处、人口管理、公共服务等,及时摸排、主动协调,及时解决辖区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健全群众服务体系。推行“群众吹哨、党员报道”机制,党员及网格员带着任务、带着感情下沉村组社区,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用心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网格员在走访巡查时发现夏都花苑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便民服务设施设备不健全等问题,立即上报南大街社区协调物业及相关部门处理,改造小区充电位、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进一步规范了物业管理,小区环境面貌也得以改善。各级网格员聚焦邻里关系、教育医疗、文化健身等事项,不定期上门服务,全年累计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8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提升四个水平,共建共治共享。做实“党建+网格化”,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互动,就是要实现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提升居民文明水平。充分发挥村民(居民)自治作用,借助道德讲堂、村(社)规民约、扶志扶智、爱心商店等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平安防范、预防电诈等宣传教育,以案释法、以德教化,教育群众遵纪守法,不断提升文明意识和移风易俗良好风尚。东大街社区指导组建夕阳红、红叶等13支群众文艺团体,举办党的政策、文明县城创建、平安建设、扫黑除恶、国家安全、反邪教、孝亲敬老、邻里和谐等喜闻乐见、真实感人的文艺宣传活动20余场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居民文明素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以党支部为主体,党员进村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互帮互助,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咀头街村民王某因邻居建房问题产生矛盾多次调解未果,镇综治中心整合司法所、村网格长、网格员等力量,主动上门服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法依理调处成功;拐里村群众陈某,因邻里纠纷问题对上信访多年,镇村两级网格认真研究、及时协调,稳定人员心理和情绪,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协商,使多年的信访矛盾有效得到化解。今年以来,各级网格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4件。提升创造创新水平。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不断挖掘平安建设、扫黑除恶、社会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创新和丰富“党建+网格化”治理载体,调动各级网格员积极性,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实效。南大街社区网格长张勇挺身而出救助受伤老人,寒冬深夜帮助迷失路途群众安全回家,点滴善举、汇聚大爱,成功入选“陕西平安卫士”榜单。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动员辖区党员、热心公益人士义务担任网格治安员、法治宣传员、民事调解员、平安志愿者、民情信息员、事务代办员,积极开展社会治安巡防、困难居民帮助、环境卫生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政策法规及平安防范知识80余次,组织动员城乡居民参与文明城市、平安太白、法治太白建设,以基层微治理促进全县社会治理,使基层社会治理的磁场效应更加凸显,成功扮靓平安咀头的“一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