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加强文化建设 彰显文化自信"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陕西省文化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顾劲松先生出席,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在新闻发布会上,顾劲松就三年来陕西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做了回顾介绍。
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每三年一届。2016年10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延安隆重开幕,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办节宗旨,充分展示了文艺工作者植根人民、书写时代、潜心创作、勇攀"高峰"的新气象和新风貌。艺术节期间,共有全国32个政府代表团以及数十个文化系统观摩团和港澳台表演团体参加、观摩艺术节,全国艺术家和群文工作者数万人赴陕西参与各项活动,近千名陕西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服务十一艺节,全省各地各项活动观众总计达1000万人次。
成功申办并连续举办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贯彻这一伟大倡议,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工作要求,省文化厅积极策划并申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由文化部、陕西省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化厅承办,每年举办一届,永久落户陕西。已于2014年-2017年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品牌价值日益提升,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重要的国家级平台,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丝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近年来,省文化厅全力抓好绥德县"两联一包"和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建设陕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有效带动贺家庄村及相邻村镇发展文化产业脱贫增收。2017年6月,在渭南市白水县启动全省助力脱贫攻坚文艺巡演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组成演出小分队,奔赴全省56个贫困县(区)的镇村进行100场演出,有效发挥文艺作品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激励引领作用,受到当地群众好评,省委领导对活动作出批示。在2017年10月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联合省扶贫办组织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秦腔现代戏《苦乐村官》在北京进行全国首演,受到国家扶贫办和首都各界群众肯定。组织以精准扶贫移民搬迁为主题的秦腔现代戏《家园》在全国进行第二轮巡演。2017年,通过购买演出服务,全省各级政府共组织1万5千场演出走基层、到农村,有效激励了全省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工作干劲。为充分发挥以非遗生产性保护方式带动就业增收的扶贫优势,印发实施了《陕西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成功举办陕西传统手工技艺大展,在咸阳市武功县召开全省文化助力脱贫现场会,努力通过产业扶贫、非遗生产性保护、人才培养等带动脱贫增收,发展地方经济。持续加大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文化系统文化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为贫困地区村级文化活动室配送文化器材,为延安、榆林的贫困县招募农村文化志愿者,配备到贫困村和乡村学校少年宫。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要打牢基层基础,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省文化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学习宣传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积极推动《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立法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文化先进县,目前,有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安康市4个国家级示范区,铜川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宝鸡市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渭南市"一元剧场"、安康市"汉剧兴市"、高陵区公共文化服务"110"、延安过大年等8个示范项目,有省级文化先进县56个,其中全国文化先进县24个。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面铺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按标准建成8851个,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已初步搭建起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相结合的五级共享工程网络框架。连续举办5届陕西省阅读文化月,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持续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受益群众达20万人次。
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省文化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努力出精品、攀高峰,推出了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涌现了一批优秀文艺创作人才。进一步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实施艺术创作项目制、一市一精品工程、"从长安到罗马"舞台艺术创作工程、"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组织创排了话剧《白鹿原》《麻醉师》《平凡的世界》、舞剧《丝绸之路》《传丝公主》、歌舞《兰花花》、秦腔《家园》《易俗社》《苦乐村官》《大唐玄奘》《诗圣杜甫》、杂技剧《丝路彩虹》、民族音乐《永远的山丹丹》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剧(节)目。在美术创作方面,实施举办《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等,有55件美术作品、28件书法篆刻作品、23件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展览,使陕西作为我国文化重镇的地位不断提升。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大力扶持民营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提出了搭建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设立孵化中心,开展成长性小微文化企业命名奖励工作等。全省现有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7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7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8家国家动漫认定企业。通过实施32个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陕西片区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产业集聚,以骨干文化企业为依托、区域内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加大文化科技融合力度,建设陕西动漫创意产业基地,打造丝绸之路动漫游戏文化周。实施文化金融融合,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合作会商机制,创建文化金融综合实验区。
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真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依法、科学保护为核心,以法制建设、名录体系建设、传承人队伍建设、宣传及展演展示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传承保护,非遗传承活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梯次结构代表作名录体系。西安鼓乐、中国剪纸(安塞剪纸、延川剪纸)、中国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7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名录项目520项,市级1415项,县级4150项,使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项目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传承。加强普及培训,扩大传承队伍,开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人、省级398人、市级1281人、县级3977人,基本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富有活力的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有重大进展。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向社会公布"第一批陕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第一、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2017年10月8日至11月8日,牵头与浙江、天津、广东等9省(区、市)文化厅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制定秦腔经典剧目抢救保护计划,开展地方戏曲经典剧目抢救保护,实施地方戏曲老艺人口述历史项目,开办"国风·秦韵"电视节目,让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进一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全面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陕西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进行了重要的顶层设计,为全省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制定了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加强浙江陕西文化综合执法交流协作,制定《2017-2020年中西部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大文化市场指导监督力度,加强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内容的审查,规范演出票务市场、加强大型演出现场监督指导。开展全省网络文化暨艺术品市场集中排查,受到文化部表彰,并在全国推广办案经验。完善文化市场信用监管体系,组织开展网络文化暨艺术品市场集中排查。推广应用文化市场"双随机"抽查系统,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支持陕西自贸区建设,陕西省文化厅一次性将全部9项行政管理事项委托下放。
积极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持续推动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陕西文化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依托文化部海外"欢乐春节"品牌积极宣传陕西文化,组织了"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系列展演活动,先后组派文化交流团组赴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丹麦、土耳其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去年先后组织演出团队赴12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个城市,开展了49项文化交流活动,海外现场观众数量达百万人次以上,彰显了中华文化魅力,为国家总体文化外交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部以及多个驻外使领馆专门来信感谢。在沙特成功承办"中国文化周"活动,成功承办文化部"青年汉学家研修班",在新加坡举办"陕西文化周暨西安鼓乐专场音乐会",在哈萨克斯坦陕西村成立"陕西文化之家"艺术中心,首次将国家级非遗--秦腔推向丹麦国际歌剧节舞台,文化陕西新形象有效彰显。
顾劲松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时代新要求统领"文化陕西"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创新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文艺精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全省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全省文化系统将认真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扎实提升文化建设新动能,努力开创我省文化建设新局面。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贡献。
顾劲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在惠民政策方面,文化厅将继续加大文化惠民演出力度,创新惠民演出补贴方式,将更多群众带进剧场,带进展览馆,带进文化馆。下一步,将通过贫困地区文化器材配送,惠民优秀文艺作品巡演,举行陕西省阅读月和诗歌朗诵会等惠民活动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
编辑:张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