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小时,201个学子,三方联动下,促成了温馨而暖人的一幕。“娃娃们回来了,家长们悬着的心也落下了。”12月31日凌晨,清涧县疾控中心,随着五辆大巴车缓缓驶入焦急等待的家长们视线中,县政府派车接回在延安走读的201名清涧籍学生,现场众多家长既感动又感激。
“孩子在延安上学,快放假了,怎么回来?”12月30日,清涧县联防联控办咨询的电话此起彼伏。由于延安市宝塔区寄宿制学校分批次放假,与此同时,延安市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对进出延安实施更严的管控措施,如果不及时接回这些学生,这意味着很多清涧籍学子将被滞留在延安。
事实上,清涧县委书记孙利斌对疫情期间学生们的安全格外上心。在到清涧波尔曼酒店隔离点、清涧中学,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他就特别强调,近期外地来清返清人员增多,县防控工作压力增大。要按照防疫政策,坚决果断隔离需要隔离的人员;学校要做好学生体温检测、核酸检测、饮食调配、住宿安全等工作。要严防死守,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并对防控一线工作人员表示亲切慰问。
得知孩子们将滞留延安的信息后,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贺敬立即找有关部门负责人商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最终经过商讨,最终决定采用点对点的方式接孩子们回家。
“清涧在外走读的学生比较多,在延安疫情形势严峻之后,家长们心里都很焦急,再加上学生们马上就要放假了,很多家长都是心急如焚。清涧县联防联控办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县委、县政府以后,当即研究决定接回这201名清涧籍贯的学子,”清涧县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还原了整个事件的具体推动情况,“清涧县联防联控办给榆林市联防联控办汇报,经批复之后又和延安市联防联控办对接,最终经过多方协作联动下,高效有序地促成了这件事。”
随后,各部门开始分头行动,教育部门负责通联协调,把延安几个学校上学的孩子们想办法集中到一个区域;公安部门拟定路线,负责安全护送;卫健和疾控部门做好孩子们回来进行核酸采集的准备……兵贵神速,此时每一项工作都得做足万全的准备,每一个细节都要充分考虑,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孩子们平安回家!
计划接孩子们回家的日期选定在了12月31日白天,就在大家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准备的时候,计划远赶不上变化,12月30日孩子们就放假,校园要封闭消杀。于是,紧急调整计划,所有行动加快速度准备。
12月30日19:45,5辆大巴车由警车护航,从清涧高速南口出发,火速奔向延安。工作人员分别带着大巴车赶到延安的两所学校,学生们被集中于此。各项工作高效协同,井然有序,与校方逐一核对学生信息,通过点名、测温等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后,201名清涧籍学子有序地登上了回家的专车。
于此同时,凛冽的寒夜里,在县疾控中心院里焦急等待的,除了望眼欲穿的家长,还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贺敬,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斌,县公安局局长张殿文等县级领导。他们一遍一遍检查各部门准备情况,商讨应急预案,现场进行调度指挥。公安、教育、卫健、疾控、社区……灯光下,各部门工作人员也在有序进行准备,只为让孩子们感受到回家的温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31日0时25分,随着远处警灯的闪烁,人群中有家长大喊一声“来了”,201名学生终于安全抵达清涧。5辆载着201名学子的大巴车安全返回清涧,执勤工作人员提前与家长沟通在学生所在相应大巴车停靠位置等候,防止人员聚集筑牢安全防线。0点40分,学生们抵达县疾控中心,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进行核酸检测。
此次行程,清涧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全程为学子们保驾护航。共出动4辆警车、8名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信念。据清涧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白宝雄介绍,“接到任务后大家高度重视,出发前巡特警大队还专门召开了接延安返清学生工作安排会,就此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同时牢固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学生返清过程中的健康安全,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据介绍,在做完核酸检测后,按照网格化管理,由相对应的网格员负责孩子们的居家隔离。在一站式“点对点”接回孩子后,将会严格落实有关管控措施,安排隔离期间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社区和各防控单位也开展网格化管理。
此次接返行动,让学生和家长们感激不已。家长和孩子们的一声声感谢,让疫情下寒冷的小县城顿时变得温暖无比。夜已深,当最后一个孩子跟着家长离开疾控中心,全部的工作人员终于舒了一口气,而此时,大家才感觉自己双手、双脚已经冻得麻木,有的人口罩上、帽檐上挂着霜花……
8个小时,201个学子,三方联动下,学子终于平安回家。清涧的这个冬天,因为这样一群温暖的人,让凛冽的冬季充盈着阵阵暖意。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