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微视频丨寻梦东方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新华社

那是觉醒的年代,也是黑暗的时节。

在那个旧梦寒冬,年轻的你,许下燃情的希冀。

b0d61a273762bfa6c5a2e18aa974ef8b.gif

1932年,一个不寻常的年份。

那一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站在了洛杉矶奥运会的赛场。

那一年,日寇攻占哈尔滨,东三省沦陷敌手。

那一年,华夏处处焦土,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那一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

那一年,在中国知识界,一群学者一同做了一场梦。

516ade68e56019680063c16e68b53152.gif

1932年冬天,《东方杂志》向社会发出一封信,应征“梦想未来中国和个人生活”,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

37岁的邹韬奋先生,写下如斯期许:

“我所梦想的未来中国,是个共劳共享的平等社会……在这个梦里,除只看见共劳共享的快乐的平等景象外,没有帝国主义,没有军阀,没有官僚,没有资本家,没有男盗,没有女娼……”

4f3c1d83cde3abc9bcf823d64bcaa78b.gif

1933年1月,邹韬奋的梦,刊登在《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特刊上。

与之一同问世的,还有160余件来自社会各界的应征稿。

这些梦,或载道、或言志,测量时代思潮的涨落,寄托一代人的幻想和憧憬,给那个“漫长的冬夜”,带来一丝希望的温度。

1e0f7b3602b0058e9e900ceac321ac9f.gif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02e311158dfe96d8a39ddf72ead7ba64.gif

经过时间沉淀,历史更为清晰。

当我们比照时光进程,赫然发觉,在1933年那场“梦”里,很多曾经的幻想,都经历史检验和证实,成为此刻俯仰即是的现实。

95645e44a35adcfb4ee8cc3a1755000d.gif

蓦回首,昨日之中国,强邻环列、虎视鹰瞵,斯民沦于水火,大厦灯尽将倾。

环四顾,今日之中国,大河奔涌、长风浩存,比“青春之国家”更青春,比“可爱的中国”更可爱。

b114d8ca716083d3c91f854ccb8f1a85.gif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d8ad3de994493a2d6cbe981d2cfb819a.jpeg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