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文明对话·长安论坛”论坛现场
文化艺术网一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吴汉兴) 第七届“文明对话·长安论坛”12月25日在中国成都、北京、西安三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探源文明前轴心时代·人类生命美学”,论坛讨论并通过《人类文明前轴心时代——第七届”文明对话·长安论坛”共识》。
本届论坛由文明对话长安论坛理事会、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陕西侨易文明对话研究院、中国(香港)生命美学研究院共同主办。本届论坛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设立成都主会场、北京分会场及西安线上会场三地联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宗教研究所所长李继武先生为本届论坛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杨雄学会杨学研究院、华西医院等专家学者50余位嘉宾出席论坛并围绕论坛主题、主旨演讲,踊跃发言,展开对话。
第七届“文明对话·长安论坛”成都主会场合影
围绕论坛主题,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陈红涛教授发表了题为“人类文明前轴心时代”的主旨演讲,即由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尧帝舜帝和彭祖一起,开创了“人类文明前轴心时代”,成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源头活水,也成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生命美学的中华文明内生存理念。这一“人类文明前轴心时代”,正如恩格思所论的,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英雄时代”。陈教授提出的人类文明前轴心时代,与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人类文明新轴心时代共同构成“三大轴心时代”。他认为三大轴心时代联接起了人类文明演进的绵延跌宕之中轴线及风景线,从而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共同体”“生命美学共同体”。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安乐哲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教校联名致辞并发表演讲。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副院长张钦教授指出,本届论坛主题设置阐释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国际影响力。张钦强调,陈红涛教授提出的“前轴心時代”理论,与德国学者雅思贝尔思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与汤一介先生提出的“新轴心时代”概念,将成为人类文明划分的三大重要分期,该理论将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开创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第七届“文明对话·长安论坛”北京分会场
陕西侨易文明对话研究院院长高平因从西安(疫情区)赴蓉而被隔离。他通过连线方式向第七届“文明对话·长安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并代表“文明对话·长安论坛”终身荣誉主席乐黛云先生向本届论坛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在乐先生学术思想指导下,创立“文明对话·长安论坛”的初衷及前六届论坛的情况,他说:“经过一百多年的花果飘零,中华文明不仅凝炼了坚实的主体意识,而且迎来了从‘一阳来复’到‘否极泰来’的机遇。‘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文明交流与互鉴的终极目标是天下殊途同归,一致而百虑,他们共同表示将继续不懈努力,虚怀若谷,各尽所能,共襄盛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