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残砖记

发布时间:   作者:高亚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高亚平


  戊子年春,我与八九好友同登白鹿原。是日,春风拂面,原畔阳光不到之处,虽仍有残雪,但已没有多少寒意。因去冬多降雪,地墒足,土地仍是湿的。麦苗倒意外的绿,大约是水肥充足的缘故吧。一片片的麦田接接连连,高低错落,望去若绿毯,阳光下泛滥出五颜六色的光芒。麦田中,已可见到野菜的影子,有勺勺菜、米蒿儿、麦瓶儿、荠菜,惜乎皆幼弱。想起长安三月三挖荠菜的旧俗,不觉浮想联翩。路边及坡坎上的草经去岁雨雪的浸润、杀伐,虽还是枯的,泛出白光,但根部已有了隐隐的绿意。谚云: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时令虽已到六九,道旁的柳树仿佛羞涩的小姑娘,枝头只鼓起了黄米粒般的苞芽,更别说垂下万条绿绦啦。春的脚步仍迟疑着,拖泥带水地在这块古原上行进,慢吞吞的如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
  登汉薄太后冢。见顶上有一对对男女学生谈恋爱,或相对而立,或席地而坐,或相拥相抱,皆一副亲密无间模样。想起一个月夜,我和友人来到此冢,望月挂中天,望原下明明灭灭的灯火,听着原上呼呼的风声,友人忽来一句:“你知道吗?平日,此冢多为附近大学里谈恋爱的学生所占领。”
  “是吗?”我好奇地问。
  “生前一个备受爱情冷落的女人,没想到两千余年之后,她的墓地竟然成了他人谈情说爱的场所,想想都让人觉得滑稽。”友人不顾我的问话,只自顾自地说着,接着,便是一声长长的感叹。
  回想着友人的话,遥想着薄姬的命运,望着眼前的情景,我不觉莞尔。
  我们便在冢顶闲聊、野望,蓦然发现冢北又有一大冢,询之,乃知为汉窦太后墓,遂趋之。至,登上冢顶,南望秦岭如屏,北望灞水若带,看骊山似骏马奔驰,一时有江山形胜之叹。
  同行的张健君讲,此地是汉代的陵冢群,除薄姬、窦太后冢外,还有汉文帝陵,可惜汉文帝陵已湮没不可寻。此外,此处还有大量的陪葬墓,地下多有文物,历来都是盗墓贼活动猖獗的地方,前不久,就有盗墓贼掘开一墓,盗走不少珍贵文物,不料,在贩运出境期间,被海关人员缉获。说着,还要领我们到附近一块麦田去看盗洞。
  临近有盗墓洞的麦田时,见旁边有一临时搭建的活动房,迫而近之,有狗訇然而叫,随即,房内走出一人,问之,乃市文物局考古人员。方知张君所言不虚。考古人员闻知来意,遂和我们一同前往。至,则知墓洞已被文物部门回填。但我们却意外地在麦田和附近的小路边,捡到了许多汉代砖瓦的残片。这些砖瓦多有纹饰,虽历经两千余年风雨,至今观之,仍有一种拙朴美。我也捡了两方残砖,皆为不规则梯形状,其中一方上有绳纹,一方上有“回”字纹。有“回”字纹残砖者,上有一小坑。一朋友戏谑说,回家可以把此坑凿大,放一瓯水,养一蝌蚪。她虽为戏语,却启发了我。我想,何不把它做成砚台,再将背面磨光,镌刻上铭文,日日置于案头,既可作为清玩,又可用之临书,多好的事情啊。
  虽为秦人,知秦地多秦砖汉瓦,但多不及见。今得汉之两方残砖,遂宝之,并为之记。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