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定边县司法局“小卡片”成为服务群众“亲民卡”

发布时间:   作者:刘燕郡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ͼƬ1.png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 通讯员 王警周)生活中,有群众经常会遇到个人权益被侵害、邻里发生矛盾、遇到法律问题,此时,他们没有明确的诉讼渠道,不懂如何依法维权。针对这一状况,榆林市定边县司法局专门制作了147000张“法律服务便民卡”,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小小卡片不仅成为法律服务群众的一张名片,更成为司法干警与群众关系的新纽带。在定边县范围内,每户(村)居民手中都有这样一张“便民服务卡”,卡片上面印着法律顾问的服务宗旨、服务内容及电话等。只要群众遇到什么困难,可以通过便民卡上的联系电话直接向法律顾问进行“一对一”法律咨询,请求帮助协调和解决处理。

ͼƬ2.png

一名双腿截肢的残疾人罗某在历经几次信访无果后,抱着试探态度拨通了法律便民卡上的电话,援助律师郝国印热情地接受了咨询。得知某公司拖欠罗某的车辆运输费用长达四年之久不予结算。罗某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走了不少弯路,经过详细了解案情后,郝律师告知其应当通过司法途径向人民法院进行诉讼。得知罗某双腿残疾,郝国印上门义务为罗某起草了专业的民事起诉状,帮助整理了立案所需材料并详细告知其立案程序。 

“这个小便民卡发到我们手中,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实惠,我打了两个电话,就解决了两件大问题。另外,这小卡片上有电话号码,不需要多跑一步路,把我们与律师的距离也拉近了,现在办事就更方便了,这真是一张’亲民卡’。”新乐社区居民郭晓霞对我们说起这张小卡片,满脸的高兴和由衷的激动。

ͼƬ3.png

当事人杨某在杨某申承包的工程上拉土时被铲车撞倒受伤。事故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对伤残补助金、误工费等后续费用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发生纠纷,通过拨打便民卡咨询后得知定边街道的13个社区都设有“老法官”“老干部”调解室,专门调解纠纷。调解员受理该纠纷后,联系双方当事人分别进行谈话,从情、法、理等多方面劝说,最终双方终达成了调解协议:杨某申一次性当场向杨某支付赔偿款30万元,至此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法律服务便民卡”一方面很好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避免了群众上访;另一方面,卡片面积小,方便携带,方便群众把“法”带在身边。

据定边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镛宏介绍,今年以来,140余名工作人员及35名律师,走进全县16个社区185个村,印发这枚“法律服务便民卡”,此卡一经推出,立即受到群众的欢迎,被群众形象地称为“亲民卡”。  

ͼƬ4.png

据了解,定边县司法行政系统共有法律服务工作者及律师170人,辖区人口36万多人。自从发放“便民服务卡”以来,工作人员每天都能接到不少群众电话,大到有关政策咨询、法律法规、办卡办证;小到邻里纠纷、鸡毛蒜皮,工作人员总是给予耐心答复,热心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接受咨询500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1100多件。老百姓们都由衷的称赞:小小“便民卡”,服务作用大。



编辑:刘潇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