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岩
“双减”是一场以小切口解决教育大问题的变革。落实“双减”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高质量课堂是以学定教、以学为本的课堂。高质量课堂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一个是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两个维度的实现是建立在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乐见的基础上,其中学生乐学是前提。那么,“乐学”与“高质”何以在课堂并驾齐驱,教师如何从“时间+汗水”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呢?
首先,教师要自觉树立“课堂是质量的源泉”意识,要具有“你站立的地方就是国家的希望所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尊重学生、敬畏课堂。这样的课堂应包含“三个课堂”,笔者以西安市大雁塔小学西沣分校为例,该校现有学生2365人,参与课后服务学生1883人,参与率达80%。该校在“三个课堂”有如下做法:
一、做“实”第一课堂
学情为先,用“情”建构生本课堂。学习以学生为本,抓住课堂主渠道,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以“生展英才”“生学反馈”“拓展延伸”课堂环节引导教师课前备学生、课中有学生、课后顾学生,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校通过“手把手帮扶”“一对一指导”培养新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做到堂清节会,不把课后作业带回家,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学校实施系列举措,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在作业布置上,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作业情况。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
二、做“优”第二课堂
特长为先,用“心”开发特色课堂。学校以“重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开发学生社团资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总结社团开发的基本经验,概括为“三三模式”:认识三升华,课程三结合,管理三到位。
认识三升华
一是升华社团价值的认识。要让老师认识到社团不会影响学生学习,相反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是升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学校开设近120个社团,利用选课系统小程序,学生可以在程序上“自助选课”,努力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全力助推学生特长发展。
三是升华家庭对社团的认识。教师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宣讲参与社团的意义,展示社团成果,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参加社团活动的价值,支持孩子发展个性与特长。
课程三结合
学校做到与国家和地方的必修课程结合,与校本课程结合,与活动课程结合,精心“配餐”,构建雁小西沣“泉”文化课程体系,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引,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
管理三到位
学校设置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社团,并由校级干部、中层管理干部、年级组长层层管理,确保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到位。各社团辅导教师和辅导规范落实到位,建立专兼职结合社团导师辅导队伍,为社团发展出谋划策。学校配齐配全社团设备,设置专项经费,确保社团活动有序开展。
三、做“丰”第三课堂
发展为先,用“智”探索实践课堂。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放飞爱国梦、点亮科技之光,铸就求知梦、走进大美自然,实现探索梦、发现生活乐趣,点亮创新梦、践行劳动教育,共逐强国梦、参与志愿服务,编织公益梦六大板块实践活动设计,将教育成效生动显现。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真知,在生活中发现奥秘,在自然中激发探索,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双减”看似在做减法,实际上也是做加法。要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只有牢牢抓住“三个课堂”,既做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减法”,又做好三个课堂提质增效的“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使“双减”落地生根,实现共赢。
(作者系西安市教学能手,胡军“名师+”研修共同体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