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千馆一面” 陕西省将打造专、精、特博物馆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西安发布

“受制于博物馆馆舍和设施建设的体量、规模、数量,有相当数量的文物还存放在文管所的库房里,无缘与广大观众见面。文博单位承担新时代要求所应具备的转化和发展能力,还有待全面提升和激发。”12月7日,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陕西博物馆要在专、精、特上下功夫,克服低水平、同质化、“千馆一面”现象。

结合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省文物局对陕西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快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两馆一院”改扩建工程;支持西安市博物馆城建设、延安市革命博物馆城创建;支持延安市、榆林市、商洛市、汉中市、石峁遗址、麟游县、洋县等市、县级博物馆建设;实施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申新纱厂工业遗址博物馆等中小博物馆提升工程;加强对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规范与扶持,不断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将中小学校园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博物馆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促进博物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建立市级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中心,持续推进全省珍贵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推行“一张网”平台搭建,逐步实现全省文博单位基础信息资源、数字资源等系统化、动态化管理。分区分片做好馆藏文物鉴定定级、博物馆专业人员培训、博物馆定级评估、免费开放绩效考核等工作,不断提升博物馆科学化管理水平。

以“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为基准,策划出集陈列展览、教育活动、学术研究、文创创意于一体的分众式精品展览;统筹做好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博物馆教育资源库和课程体系,健全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在全省先行建立20余个馆校合作点,推进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双减”;深入开展博物馆宣传教育“六进入”活动;开发各类数字及实体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使博物馆成为赋能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发挥“一带一路”中的陕西担当,做好在中亚地区的联合考古发掘。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根祖文化影响力,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历史认同。加大文博单位与境外相关机构在文物展览、遗产规划、科技保护、人才培养等的合作力度,增强陕西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全方位展示陕西新形象。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