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出:“美育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常展,要教会的内容包括基本的艺术知识、艺术技能等。美育,教会是基础,展演是关键。新时代艺术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登台献艺,这样的展示才是真正将快刀往石头上去磨。如果学校不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体育就只是一个活动。只有组织了竞赛,才是‘育’,才能实现‘五育并举’中体育的价值。艺术教育也必须展、演,不展、不演无法实现美育育人的效果。”笔者认为,王登峰司长的回答,切中了学校美育工作的症结,也为学校美育划出了重点,指明了发展方向。
目前,在广大的城市学校,除毕业年级外,其他年级基本上都能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相比过去而言,美育课程被语数外课程侵占的现象已经有了明显改观。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这是美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形成全员参与的展、演,这才是美育的关键,也是落实美育育人的核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轻视美育的地位,忽视美育的价值与作用,导致美育发展严重滞缓。前些年,笔者走访一些学校发现,美术、音乐课程有被随意侵占的现象,因科目地位受限,导致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教研不主动,上课效果不佳,学生课后作业水平低。加之学校领导不重视,家长没有培养意识,社会没有重视美育的风气,我国青少年的美育水平已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轻视美育的诸多问题,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已经表现出来,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让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认识到,美育必须重视、必须提高、必须增强,而且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全社会都应当认识到,美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美育让青少年合理表达自己的欲望、愿望、梦想,并纯洁其道德、丰富其精神、净化其心灵、升华其思想、陶冶其情操、引导青少年找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青少年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让每个孩子受到美育浸润责无旁贷,美育不单是少数艺术特长生的事,应该是全员覆盖,一个不落下,一个不掉队。美育的覆盖性和普及性,决定美育不单纯是一场活动、一场评比、一场展览,美育的展、演要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长效化。我们要认识到,美育的展、演绝非为展而展,为演而演。美育的展、演应当是青少年美育成果的真实展示。展、演的目的在于以展、演促学生美育发展,展、演是过程方法,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育人目的。
学校要改变美育的培养思路,摒弃美育就只是上好美术、音乐课,美育等同于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再就是单纯的说教,乏味的宣讲。笔者曾观摩过西安益新中学的音乐和美术课,“课程思政,美育先行”便是学校将美育与思政课相融合的一项教学成果。经过集体讨论,学校确立了“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美育课程教学特色,让学生真信真懂,也让道理入脑入心,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美育培养要从闭门办校走向协同育人,美育要以学校为主阵地,但是靠学校落实美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学校要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意识,引导家长重视美育,将社会中专业资源、优质资源引进学校,让学校的展、演有水平、有质量,能受到专业指导。同时注重营造氛围,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让突出的学生和优秀的作品走进大众视野,在整个社会营造浓郁的美育氛围。在推进美育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各级各类的展演平台,让每个学生登台献艺成为可能。
在推进美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场馆育人的作用。笔者认为,每个有条件的学校,都应设立美育馆,这是目前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美育馆的设立,一方面能让青少年随时随地接触到艺术,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的展、演提供了载体。校园美育馆大可以分门别类,容纳各种艺术样态,每种样态可以设置专门的场馆展陈。美育馆小可以是一间教室,图书馆、体育馆、楼道或操场的一角,甚至几个橱窗,几块屏幕、几张黑板就是一个微型美育馆。
在落实美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评价的机制。笔者发现,一些学校为学生建立“艺术档案”的方法非常好,让学生的美育发展有目标、有指标,同时细化到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掌握什么,做和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了评价指标,就让老师、学生、家长知道该做什么,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美育是慢艺术,最忌讳轰轰烈烈搞活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走过场与重形式都会损害青少年参与美育活动的积极性,也让美育沾染了功利性。如蔡元培先生所讲“美育是感情的陶养”,那么感情也容不得弄虚作假。
推进校园美育展演 鼓励学生登台献艺
发布时间:
作者:刘冠琦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