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5000多枚竹简中,发掘出了《论语》《易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人们千年来的口口相传,出现了众多版本。

海昏侯墓出土竹简藏着多少失传经典?

发布时间:   作者:徐蕾  来源:南昌日报

[摘要]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5000多枚竹简中,发掘出了《论语》《易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人们千年来的口口相传,出现了众多版本。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5000多枚竹简中,发掘出了《论语》《易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人们千年来的口口相传,出现了众多版本。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或许就隐藏着一些经典的失传内容。

“知道”其实是“智道”

在古代,流传的《论语》包括三个版本,分别为:《齐论语》《鲁论语》和《古论语》。现在我们读的《论语》是以《鲁论语》和《古论语》为基础整理而成,而《齐论语》到汉魏时期就已经失传,它与《鲁论语》和《古论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多出了《知道》和《问王》两篇内容。然而,人们也只知道其篇名,并不知道其中内容。

《知道》篇中“知道”二字,并非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了解、明白之意,在西汉,“知”的意思是“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王楚宁在其论文《海昏侯墓出土< 论语·知道>篇小考》中指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竹简上所书“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二十二篇的篇题——“知道”。篇题“智道”取自该句开头“孔子”之后的两个字,这符合《论语》各篇的命名规则。因而,王楚宁判断,此简为《论语·知道》篇的篇首简,并由此确信,海昏侯墓出土《论语》确系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

出土竹简中或有《易经》失传内容

以“易学与古建筑文化”为主题的江西首届易学研讨会日前在昌举行,近百名省内外易学专家齐聚南昌,就易学发展、海昏侯墓构造等问题进行探讨。

易学专家、南昌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告诉记者,史料记载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可《连山》《归藏》早已失传。如果能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竹简中发现《连山》《归藏》的内容,将极大地推动易学文化研究发展。

海昏侯的“昏”或意指西南方

此前,南昌本地的一些历史学者和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的专家都认为“海”为鄱阳湖,昏为“西方”,“海昏”代表着刘贺的海昏侯国位于“鄱阳湖以西”。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对“海昏”中的“昏”字提出了另一种解读,在他看来,“昏”有着西南方位的意思。 辛德勇认为,汉代的彭蠡泽面积比现在要小很多,水域更偏向北部,其南界不超过今天都昌城西北的婴子口一线。也就是说,西汉海昏县位于彭蠡泽西南一侧。(记者 徐蕾)


编辑:阿七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