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春建)11月1 日,汉中市举行汉南书院开放仪式。汉中市政协主席严维佳出席,并宣布汉南书院正式开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春丽致辞。市政协副主席李应德等领导和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文化教育界人士、嘉宾等出席。汉中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柳林主持开放仪式。
汉中中学校长文庆华介绍汉南书院整修开放情况时说,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汉南书院保护传承工作,2003年市政府安排投资300万元予以修葺,各相关领导多次来校调研指导书院整修及开放准备工作。今年,学校多方筹资60万元,在原修葺的基础上完成了书院走廊文化墙设计布展、电路改建、消防、安防监控系统、绿化等14项工作。目前,书院占地面积3.8亩,绿化面积约900平方米,有濯汉堂、奎文阁、大成殿三大殿等房舍18间,陈列展现汉南书院历史和汉中教育发展成就等,将分两步分批对外开放。文庆华表示,下一步将对汉南书院进行深度开发,发挥书院地域文化优势,积极拓宽研学渠道,融合红色基因、两汉三国文化教育,同时加大收集整理涉及汉南书院的历史物品和资料等,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汉中书院文化博物馆、汉中教育博物馆和特色文化旅游打卡地,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建设“学研在汉中”做出应有贡献。
王春丽讲话指出,汉南书院历史悠久,曾是汉中乃至陕南的最高学府,人才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汉中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汉南书院的开放,对保护传承文化财富、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其厚重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焕发新时代生命力的一项有力举措。希望继续做好书院开放后续工作,努力把汉南书院变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要做好挖掘书院内生价值和教育底蕴文章。讲好书院背后的故事,着力打造汉中教育情感地标,凝聚“学研在汉中”合力,组织好开展好基地各类教育传习活动,引导强化精神感召,增强文化自信;要做好融合的文章。以书院为平台,加强与高校、学者等交流与合作,深入教育文化研究,使“学研在汉中”在天汉大地上开花结果,助推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及科教中心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汉南书院为汉中中学前身,创办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辛亥革命后,改名为陕西省官立汉南中学堂。曾经为中共陕南特委机关工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陕西省立汉中中学。1962年改为汉中县第一中学,1981年定名为陕西省汉中中学,1983年被批准为陕西省首批十五所重点中学之一,2013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列为汉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学校才俊迭出,在书院时期有48名进士炫然史册;近有著名红军将领黄洋界保卫战总指挥何挺颖,著名戏剧家、左翼作家左明,教育家兼会计学专家张叔亮等驰誉遐迩;今有众多就职于各行各业的行家翘楚,蜚声三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