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春建)10月29日,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汉中市市场监管局非公党委副书记赵涛及市行政审批局负责人作了情况通报。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汉中市先后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取消年检实行年报公示、“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实施“多证合一”、放宽企业名称、经营住所限制、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了市场活力,收到了良好效果。截至10月25日,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268744户,居全省第5名。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47797户,同比增长88.40%,三年、五年和十年存活率分别达80.60%、78.77%、71.7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营造了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一是推行企业开办规范化标准化。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的要求,统一了企业登记文本材料,对经营住所实行承诺制,无需提交证明材料。简化了企业开办申请人身份认证,推行了电子营业执照和注册登记同城通办,企业开办仅需2.5个工作日,一般企业注销1个工作日。二是推进“先照后证”工作。执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应保留事项,其余全部实行后置审批,即先领取营业执照,再办理许可证。同时落实政府免费刻制印章服务,累计为新办企业刻制印章5万多枚。
扎实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工作。开通了“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各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同步指引”,企业“一网”获知各环节流程、进度和结果。继续扩大简易注销的适用范围,将企业简易注销的公告期由45天压减到20天。今年以来,全市共注销市场主体15865户。
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证照分离”改革的核心是有效区分“照”(营业执照)和“证”(行政许可和审批)的功能,推进照后减证,让更多市场主体持照即可经营,对涉企审批制度实施分类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实施“宽进严管”。按照国务院和陕西省确定的涉企行政许可事项,目前,全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已在稳步推进中。
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该项监管是指在检查中,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的一种新型监管方式。近年来,汉中市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市场监管部门牵头、部门联动、统筹推进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全方位推动,“一单两库”全面建成,“双随机、一公开”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目前,全市11个县区(117个部门)和24个市级成员部门已在省监管工作平台上开展工作;检查人员入库达5319人,建立检查对象库1338个,导入市场主体20多万户,建立并公示部门抽查事项清单6854项;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持续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信用修复制度,增强监管透明度和监管效能提高。
加强了涉企信息的归集共享。目前全市26万户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部分其他行政部门的相关信息以及市场主体公示的信息,全部通过“一张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外公示。同时,通过省政府公共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和信用中国(陕西汉中)及时向相关部门推送,为涉企信息共享和对违法失信主体联合惩戒提供了信息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公示经营异常企业(含个体户)信息16169条、严重违法企业信息124条、公示本年度行政处罚案件1130件,对失信的7287人的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进行了限制,逐步建立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