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李慧 程永华)为深化课堂革命,西乡县特殊教育学校精心安排部署,上下联动,全力打造“三个课堂”,实现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和学生互动交流,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特殊教育。
夯实“第一课堂”守好教育教学主阵地。学校立足课堂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国家标准课程的实施。一是抓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开足开齐课程,促进学科融合,凸显国家课程生活化的特点,推进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下足功夫,打造“魅力课堂”。二是抓队伍建设促发展。教科处根据教师需求,结合学校特点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涉及特教理论、学科理念、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基本功等方面。主要采取青蓝工程、学科教研、联合教研、校际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示范课、主题研究课、师徒结对课、同课异构、课例评选等活动,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夯实“第一课堂”的基础。
丰富“第二课堂”实现特色课程常态化。在深化和拓展“第一课堂”内容基础上,丰富“第二课堂”。从课程建设和活动设计两方面入手,对学生兴趣爱好培养、技能技术习得、身心健康锻炼进行有益尝试,完成特色课程建设。其实施有特色主题课和社团活动两种形式:特色主题课由校内辅导员和社会知识提供者完成,课程安排有主题班会课、益智游戏课、生活体验课、劳动实践课、感恩教育课等,行智魔方的益智课、花语鲜花的插花课、宜兴紫砂的陶泥课、西点制作等课程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喜爱;社团活动由校内辅导员完成。有唱游与律动、蒙台梭利、劳技手工、运动康复、心理个训、信息技术6个社团,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学习内容,利用每周二、四下午开展活动,通过功能部室、社团活动场地,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推进教学实践研究及常态化。
打造“第三课堂”丰富社会实践。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利用学雷锋日、植树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参观红色基地”、“亲近大自然”、“服务社区”等活动,深化感恩教育,打造精品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体验中学、交流中学,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导之恩、自然馈赠之恩、社会关爱之恩等,使更多的社会知识入脑入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第三课堂”既综合了“第一课堂”学生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又融合了“第二课堂”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知识技能,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知行合一,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目的。
该校通过实施课堂革命,全力打造“三个课堂”,突出因材施教,立德树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练就生存技能,实现了基础教育多层次、多学科融合,稳步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