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恬淡,心灵的省悟 ——近读邢小利长篇小说《午后》

发布时间:   作者:杨广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杨广虎



  《午后》是邢小利先生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读了《午后》之后,我对邢小利先生“另眼相看”,一个主要写评论也写散文之人,把小说写得这么好,很不容易。我觉得这本小说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肯定:
  首先是反映的人生主题。围绕“人到中年之后,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心?”这一主题,人物地点放在作者身处的长安城,一些地方地名,例如钟楼、唐村、南山等等,我们很熟悉,身临其境,虚虚实实,有代入感;也写了许多人物,大概二十多个吧?!其实主要就是四个,南柯、齐文晋,兰湘婷、柳晴。我觉得小说反映的人生主题,是自我、个性、健康、善良、内敛而又节制的,主要反映了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的爱情、两性和田园生活;从过去知识分子要为社会“代言”“立言”到现在的深入生活自我觉醒,从“大我”到“小我”,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以及理想追求,从一个侧面展现一个时期的时代风气和文化人的精神状态;从生活常态中细致地反映出了我们时代变迁的宏大主题。
  另外,小说主人公南柯这一人物是丰满且具代表性的。南柯“四十不惑”,处于生命“午后”的阶段,外面阳光正好,内心沉浮不安。主要叙述的是:“中年,他们的生活和故事”。南柯以陶渊明为自己的人生“偶像”,有着浓重的隐士情结。在单位,有傲立、清高、多才的一面,对于时政与仕途不感兴趣。有底线按原则,包容、不嫉妒,在与兰湘婷的感情纠葛中,表现了知识分子传统精神的“君子”形象,“发乎情,止于礼”,有一种高尚而纯洁的精神底线,既追求美好的爱情又不逾伦理道德;南柯在东北开会时认识了晓卉,互生喜悦,宾馆里洗后,各坐一床,问晓卉“行不行”?对答“不行”。问了两三次,依然答“不行”。还有与如忆等女性,没有深入发展,只保留过去的美好。因为他觉得“欲望之上,一定有一个更高的存在”。他一直痛苦地探索与追求,在虚幻和梦境之中,甘心沉沦、不可自拔。我看过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多写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呈现给我们的是社会的复杂性,《午后》更多的是深入书写主人公南柯的情感生活,向下深入挖掘,彰显人性的丰富性。
  再次,我还要说,整个小说雅致、干净、紧凑、舒缓,语言叙述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结构简洁,有明清世情小说的味道,也有自己生命触动的痕迹。我想,这得益于作者邢小利先生多年积淀下来深厚的文学素养。他多年写散文,练就了质朴、清朗、飘逸,富有意蕴和诗意的语言风格。小说中,还用了一些书信,从“自我内心”的角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批判。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在南山生活、工作二十年,在大自然面前深感人类的渺小,和山川河流相比,人与人莫过于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以及自己心灵的归宿。田园是身之所在,爱情是心之所驻;田园是安身立命之在,爱情是安置灵魂之所。行至生命的“午后”,来路一片斑驳,而去路一片苍茫;“午后的生命是困倦的”,恬淡和慵懒并存,自在和松散相依,仿佛对什么都难以产生兴趣了。而爱情似乎也褪去了光彩,“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感情似乎越来越苍老了,很难再喜欢上一个人、爱上一个人”。
  “《午后》是继《春尽江南》《应物兄》之后,又一部书写当代知识分子真实生存困境与灵魂裂变的剖心之作!”《午后》提供给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深刻体验,对爱情、两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也从主人公南柯身上侧面揭示了一些社会现象,没有消解和堕落,而是向善向美,只想追求崇高的、高质量的人性、生活,这些都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