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8年10月,海伦率领一支电视摄影小组来华访问。当她重新踏入古城西安时,思绪如潮……
“王震副总理最近在西安视察工作。他说要宴请你们。届时,西安市市长王林也将出席欢迎你的宴会。”中国对外友协陪同张雪玲兴奋地告诉海伦。
“太好了——”海伦激动不已。一别40年,老朋友又将重逢。
傍晚。驱车约半小时驶进丈八沟宾馆。当海伦一行步入一号楼门厅,10多人迎面而来。为首的高身材,白发少许,他就是王震。不等人介绍,王震与海伦的手已握在了一起……
跟随王震的则是一位身材不高、微微发胖的官员。“王林!”海伦一下就认出来了。尤其是他的微笑,海伦的印象是再深不过的。“你还记得1936年,你护送我来西安。我们彼此从不讲话,扮为陌生人吗?你是我接触的第一位红军战士!我丈夫埃德加去保安四个来月,杳无音信,你第一次给我带来了他的消息。”海伦几乎一口气就想把什么都说完。
“记得,记得,怎会忘记呢!”王林风趣答道。
“当然了。”海伦接着告诉王林,“我听说西安市市长王林今晚要来,可是,我全然不知,原来是我的王林啊!中国好像有许多人叫王林……”
海伦的一席话引起一阵阵笑声,大家兴致勃勃地目睹此次不寻常的会见……
王林当年曾是西北共产党组织和北平共产党组织的秘密交通员。1936年秋的一天,王林来到海伦和斯诺在北平的住所,带来了斯诺在西北的情况。海伦异常兴奋,这是斯诺赴西北后她第一次等到的消息。不仅如此,海伦还对眼前这位总带着调皮笑容的红军信使发生了兴趣,立刻喜欢上了他。最后,海伦显得一本正经地说:“你回去时要把我带上,送我去见我的丈夫。否则,我就叫警察。”
“好,好得很!”王林一口答应,“斯诺一定会感到惊奇和高兴的!”
“会惊奇,不会高兴的。”海伦笑了起来,“他去了西北,刚刚摆脱了一个爱唠叨、爱找岔子的妻子。”
……
海伦回忆说:“王林总是那么幽默和风趣,不停地开玩笑,留给我极深的印象。其实,当时埃德加已经请他带我过去,分享西北经历的异趣,可是,他对我始终守口如瓶。他的脑子里似乎总盘算着一件妙不可言、出乎我意料的事情。”海伦停顿片刻,“就在我们去西安的途中,每当我们面面相对时,却都装做陌生人,装得还很像。但彼此心中的激动,唯有我们俩能感觉到。后来,我们安全到达古城西安。”
二
“只有抵抗外国侵略(不是内战)才能表示中国的真正统一。”
“如果政府不从民意,就站不住脚。如果共产党能够真诚合作,抵抗共同的外国侵略者,这个问题有可能和平解决。”
1936年10月3日,下午6点许,张学良将军约见了海伦。同时还有几位中国记者。当他回答了海伦提出的有关问题之后,郑重地告诉大家。
此前,海伦从未见过张学良将军,但对其所为却知道不少。当时西安的形势是一种冷内战。海伦此时此刻作为唯一的外国记者,受到张学良将军的约见,意义非同一般。
会谈结束时,张学良走过来同海伦握手,这似乎是一种盟约、保证。
随即,国民党通讯社发出了编造的报道,伪造引用了张学良的谈话。
西安电报局拒绝拍发海伦的电稿,她心急如焚,极不情愿地搭上了去北平的火车。
海伦回到北平后,立刻将和张学良的会见谈话真情,发给《纽约太阳日报》《伦敦每日先驱报》。文章还在《密勒氏评论报》和《华北明星报》等报纸转载发表。
“在中国的西京西安府,张学良少帅驻在这里剿共,激烈抗日的东北军队伍中间,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局面。这些军队原来(1931年)有25万人,如今只剩13万人,都成了‘亡国奴’。官兵想家、厌恶内战,对南京政府继续采取不抵抗日本政策越来越愤慨。此间传说,张学良同蒋介石以前的良好关系现在已紧张起来。他打算与红军结盟,组成抗日统一战线,最终由一个国防政府领导。”
……
此次报道,险些引起一场早产的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提出八项抗战主张。此次事件震惊了中外。
海伦虽有所预料,但仍然激动万分。她说:“——我爱全东北军的每一个官兵,我爱学生中的每一位。我准备把老将军宋哲元、十九路军和站在正义一方的任何土匪头子都包括在内。我与中国的爱情达到了高潮。”
1937年4月23日凌晨,海伦到达西安。可此时,这里的形势已与不久前大不相同了。此时,张学良被扣,东北军被迫撤离西安。
海伦从到达西安之日起就受到严密监视,四五个“保镖”不分昼夜跟随在她身边。红军联络人员虽尽力协助仍成效不大。这一切,并没有使海伦放弃奔往延安的意图,反过来,渴望的心情愈加迫切。她下榻西京招待所,整日思索去延安的途径。一日,经招待所周老板介绍,海伦认识了一位在西安的美国青年肯普顿·菲奇,在他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到达三原县,这里已是红军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