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戏剧美育实践
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能超越自己所属的种的尺度而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由此,我们可以说,爱美、审美和创造美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之一。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开宗明义,写道:“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近两年,教育部又先后颁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国可谓进入了一个美育的新时代。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把传统常规的音乐、美术之外的戏剧影视艺术也纳入了视野。这两门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在当今时代有着更深刻的时代意义。尤其是戏剧,它在高度综合艺术中有最强烈切身性和最深刻互动性,因而具有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美育优势。为此,加强戏剧美育实践,就不仅能提高一般的艺术素养,而且能促进人的身心和谐、情理融通、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看,戏剧都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因而居于所有艺术的最高层。上海戏剧学院以前的老院长熊佛西在关于戏剧大众化的研究中指出,戏剧教育具有介绍知识、抒发情感、传播国语、组织民众、公民训练等五种力量。他指出,戏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轮子,也是检验社会问题的X光机。我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确,戏剧艺术在内容上最丰富,和生活最为贴近,在形式上又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实践也能产生最强烈的体验感。较之于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单一维度的技能型艺术,戏剧因其高度综合性、复合实践性和深切的人本性而具有了最强大的美育功能,但这同时也增加了戏剧美育的实践难度。
中国历史上有优良的校园戏剧传统,当代西方有丰富的教育戏剧理论与实践,这些都是当代开展戏剧美育实践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戏剧美育的价值功效,不在于简单地开展素质教育、提升艺术修养,而是通过切身实践和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人际互动、情理融通、社会化训练、想象性感悟和创造性开拓。在戏剧美育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沉浸到游戏的快乐中,在感受天性解放的同时体悟规则与规矩的价值和意义,又能领略仪式的美感,在典雅肃穆的氛围和风格中体验人生“高光时刻”的超拔诗意。通过观察、模仿、揣摩人生百态来扮演角色;通过感受、理解、想象社会万象来建构情境;通过艺术虚拟来直面现实冲突,思考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多元途径,同时通过探究意志冲突中的贯穿行动来追问人性的丰富内涵,追求人生的理想情怀。
游戏、仪式、角色、情境、冲突、行动——这是我们了解戏剧文化、认知戏剧艺术和研究戏剧性的六个关键词,是戏剧审美价值的六个维度,同时也是在中小学开展戏剧美育实践活动的立足点和方法论。中国美育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培养高尚纯洁之人格”。戏剧美育,作为诉诸心灵、道德与情操的感性教育,其目标不在于声、台、形、表或唱、念、做、打等表演技能,而在于围绕戏剧审美价值的六维度,以生动的体验、丰富的形象、创意的设计、情感的互动、集体的写作、多维的交流,在人生与戏剧的审美关系与创造体验中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及全面发展。
当代中国的戏剧美育,首先应立足于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化,从戏剧大师和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其次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通过活泼灵动的舞台形式和艺术元素传承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再者,还应广泛吸收西方应用戏剧、教育戏剧、社会表演学和创作性戏剧的前沿理念和教学范式,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思辨与感悟中进行生活和戏剧的双重教育,在审美愉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智商、情商以及艺术审美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最后,戏剧审美活动还可以和各个学科有机融合,大胆探索课本剧、思政剧、心理剧、历史剧、科学剧、歌舞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戏剧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学习的整个过程。
戏剧美育作为跨学科的实践教育,应高度重视多元整合问题。从理论层面看,既需要戏剧各艺术元素的综合,又需要艺术和生活的融合,还有赖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有机沟通以及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协作。一言以蔽之,我们应努力建构“戏剧美育共同体”多元整合的协作育人机制,不仅要“补齐”而且要“上好”戏剧美育这门“以戏化人,以美育人”的实践大课。
(作者高字民系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现代戏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