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企竞逐碳中和 新能源汽车迎来机遇?

发布时间:   作者:刘文文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着世界各国纷纷制订碳中和目标,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推进碳减排工作。全球新能源汽车碳减排现状如何?车企迈向碳中和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扮演何种角色?这场“脱碳战”究竟应该怎么打?

全球车企竞相迈向碳中和

  目前,外国主流汽车厂商已开始明确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节点的减排目标,有些甚至已制定明确的过程目标及具体举措和路径。

  戴姆勒表示,到2030年,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将达50%以上;到2039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停止销售传统内燃机乘用车,届时其旗下所有乘用车将实现碳中和。

  沃尔沃在2019年提出“2040环境计划”,力争在2040年前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中国长城汽车日前发布未来五年战略目标,表示将在2025年实现年销400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80%,并将于2045年实现碳中和;比亚迪启动建设中国汽车品牌首个零碳园区总部。

  新能源汽车引领“脱碳”大潮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汽车与移动出行业务领域中国区核心领导谢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主流车企来说,要想在碳达峰和碳中和关键时间节点达到减排目标,必须加大投入生产更多的新能源汽车。

  据了解,企业生产和运营范围内的碳排放量可分为三个范围,其中,范围一指企业直接排放,如燃料燃烧、公司所有车辆和其他逸散性排放;范围二指来自外购电力的间接排放;范围三指外购商品和服务、上下游产业链及售出产品的使用过程。

  BCG合伙人、汽车与移动出行业务领域中国区核心领导团队成员李科进一步解释,对于车企而言,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碳排放仅占整体排放比例的5%,而95%的碳排放发生在范围三环节,其中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占30%,下游产品销售和使用环节占65%。如果把下游排放减少一半,相当于整体排放减少30%-35%。

  李科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在生产环节可通过改变能源形式、优化生产工艺促进减排,但生产环节碳排放只占5%,对整体排放影响相对有限;相反,上游和下游碳排放对整体排放影响很大,尤其是下游。显然,生产更多新能源汽车是车企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4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增长1.7倍和1.6倍。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占到总销量的20%,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车型。

  新能源汽车“脱碳战”怎么打?

  李科指出,车企要想脱碳,首先需要完成碳盘点,在此基础上再去制定相应目标举措来解决相应问题。目前,中国车企在范围一、二中碳排放进程稍显滞后。中国汽车行业暂未列入碳交易市场中,车企碳排查、能耗统计、配额分配等还未完成,尚未明确如何通过改变能源形式和生产工艺实现碳减排。尽管目前车企开始考虑通过购买绿电、绿证的方式减排,但中国很多省份绿电交易机制还不完善。

  此外,国外领先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开始明确要求上游电池供应商必须用绿电生产电池,倒逼供应商节能减排。

  在范围三,中国表现较国外亮眼。得益于中国大力推进电动化发展,倒逼汽车厂商生产更多新能源汽车,提升渗透率,使得中国车企在范围三下游环节减排成效愈发凸显。

  谢天称,迈向碳中和是全社会共同的大事,不能单靠某个企业、部门完成。对于车企来说,从生产到销售涵盖多个环节,这是一条相当长的产业链,需总体规划、多方配合。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