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党中央进驻延安的首个驻地——凤凰山麓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陕西日报

红色档案

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后的首个驻地便是凤凰山麓。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中国历史正处在转折的紧要关头。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16篇。

1938年3月底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在此会见了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大夫。

1937年4月2日,周恩来返回延安。这是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周恩来首次回到延安。周恩来在这里住了3个多星期。

1937年7月8日,朱德从这里出发,前往泾阳县云阳镇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8月9日,朱德和周恩来、叶剑英飞抵南京,同蒋介石谈判红军的改编问题。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迁往城外的杨家岭和王家坪。

1961年,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郭青 整理

红色故事会

奋斗,只为红星照耀大地

——探访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

7f8e35666a328b90bb0f39e3df8ee9da.jpeg

毛泽东旧居。

每一处革命旧址都讲述着一段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的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的所在地。 在这里,中共中央实现了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1938年暮春,在凤凰山下的一孔普通窑洞里,毛泽东的一部名为《论持久战》的军事理论著作,经过反复修改,如及时雨般问世了。《论持久战》回答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实行持久战等一系列问题,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

如今,走进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我们书写新时代奋斗新篇章具有现实意义。

1937年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在英国伦敦出版。短短一个月间,此书先后发行五版。从此,来自中国西北一角的那颗“红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凤凰山麓——党中央进驻延安的首个驻地

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上,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永远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期。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记者再次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

“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观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凤凰山麓是党中央进驻延安后的首个驻地,著名的《论持久战》就是在这里写成的……”7月23日,讲解员刘庆声情并茂地向游客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

窑洞里的历史遗迹、老照片为后人勾勒出一个个遥远而清晰的画面。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驻守延安的东北军奉命撤离向西安一带集中。根据与东北军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于12月18日接管了延安城。经过20余天的紧张准备,中共中央从保安(今志丹)迁驻延安。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张闻天等率中央机关走进延安城。从此,延安凤凰山麓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中共中央在凤凰山麓居住期间,实现了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召开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白区工作会议、洛川会议、十二月政治局会议、三月政治局会议、六届六中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作了充分准备。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迁往城外的杨家岭和王家坪。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进行了修复,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供游客参观的有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朱德旧居,红军总参谋部旧址,防空洞等。

探访旧址——这里有峥嵘岁月更有感人往事

古老的延安城紧紧依偎在凤凰山的脚下。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及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中央领导就住在凤凰山麓。凤凰山麓因此而名扬天下。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北边分前后两个院子。后院的3孔石窑洞是毛泽东的旧居。中间的是会客室,里面有木质的桌椅,两边分别是办公室和卧室,陈设简单但整齐。当年,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简朴的环境下进行革命的指导、抗战的决策,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写出了不少著名理论文章。旧址南边的院子是朱德、周恩来的旧居。院内正面有3孔石窑洞,两边有10间瓦房。

在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采访期间,毛泽东旧居会客室墙上悬挂的一张毛泽东和白求恩大夫谈话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管理处宣教部主任柯延鹏向记者讲述了照片里的故事。1938年3月底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在此会见了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他率领加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八路军抗战。白求恩到达延安后,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接待。毛泽东欢迎白求恩,并邀请他留下来主管八路军医院。但是,白求恩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到抗日前线去,到抗日的人民中间去!”毛泽东答应了他的请求,并预祝他获得成功。谈话一直持续到当天的午夜。当晚,白求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窑洞里,和毛泽东面对面地坐着,倾听着他那从容不迫的谈话的时候,我想起了长征……”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工作,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伤病员,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医疗战士,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8天9夜—— 一部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初稿顺利完成

在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有一处四合院,著名的《矛盾论》、《实践论》和《论持久战》等著作都诞生在这里。“收录在《毛泽东选集》前四卷中的140多篇文章,有112篇在延安完成,其中16篇写于凤凰山麓。”刘庆说。

毛泽东在凤凰山麓所居住院子原来的主人叫吴鸿恩,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因此这个院子常被称作吴家窑院。

毛泽东在凤凰山麓居住期间,中国历史正处在转折的紧要关头。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

《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许多人苦闷、动摇时,毛泽东发表的一部著作。

1938年暮春,经过8天9夜的呕心沥血,一部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初稿顺利完成。在这些天里,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写作着。有一次,他写得入了神,脚挨上了炭火盆,却浑然不知,直到炭火盆把鞋子烤焦了,满屋子弥漫着气味,才被警卫员发现。

《论持久战》完稿后,毛泽东首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讲演,公开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部著作批判了“亡国论”与“速胜论”,回答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实行持久战等一系列问题,清晰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

记者 郭青

访谈与点评

让延安精神绽放时代魅力

——访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管理处宣教部主任柯延鹏

红色博物馆、纪念馆作为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场所,是展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承载着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历史宣传和展示功能。

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管理处宣教部主任柯延鹏介绍,作为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存留着党中央在此居住期间珍贵的历史遗存,成为游客到延安开展红色旅游的必看景点之一,很多单位也把凤凰山麓革命旧址作为开展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柯延鹏认为,用实际行动去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是传承延安精神具体实践。近年来,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的讲解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热情面对观众,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史料,认真做好笔记,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并根据不同观众的需要,整理不同的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讲”。他们用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文物“开口说话”,也让延安故事在新时代绽放光芒,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每年服务观众超过四十万人次。

柯延鹏说,宣教工作看似普通,但是通过生动和高质量宣讲,可以让红色沃土孕育出更多崭新的红色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

记者 郭青

采访手记

学史催奋进

追寻着历史的脚步,在7月的艳阳里,记者再次探访党中央率领红军经过万里长征抵达延安后的第一个落脚处——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在旧址入口处一处碑文上有这样的记载:中共中央是在1937年初迁到延安这处地点的。这里当时是延安老城区。1938年11月,因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在这里仅停留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迁往城外的杨家岭和王家坪。

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上,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永远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期。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完好存留着昔日的历史痕迹,吸引各方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这里是1937年初毛泽东在率领红军来到延安后最早的住处。他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1938年暮春,毛泽东经过8天9夜的呕心沥血,一部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初稿顺利完成。

毛泽东曾在这里会见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八路军将士服务的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看到墙上挂着的当年白求恩在这里与毛泽东谈话时留下的照片,记者心中充满对白求恩的敬意。

凤凰山麓朱德和周恩来生活旧址离毛泽东的住所很近。红军改编后,朱德任八路军总司令,冲锋陷阵在抗日前线。周恩来在凤凰山麓工作和居住期间,作为党的代表曾七次与国民党代表谈判国共合作,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出生入死。在如此艰苦简陋的环境里生活过的领导人,率领“小米加步枪”的军队最终打败了武器装备一流的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参观旧址的过程中,一句“得道者得天下”在记者胸中涌现。

郭青

先锋与群众

互助之美 大爱无声

——访延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凤凰山街道北关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韩盼

1981年出生的韩盼从事社区工作已经有9个年头了,现任凤凰山街道北关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她,以“智”造优质服务、“慧”及百姓福祉为目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把社区建成了“融合、智慧、乐享”型社区,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她总是和社会弱势群体面对面、肩并肩,苦与乐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群众需求无小事,真情服务记心头”,一直以来,她将这一目标落实到了为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当中,用自己的真心、诚心、爱心、耐心,热情服务每一位社区居民,赢得一片赞誉。

她所在的社区属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街道,总人口13820人,其中空巢老年户156户,孤寡老人3人,残疾人95人,刑释解教人员5人,“4050”下岗失业人员155人。北关街社区的特点是辖区单位少,居民居住密集且弱势群体较多。

史小焕家是韩盼管辖范围内的一个特殊家庭。史小焕患有听力障碍,家中4口人,儿子因病一直没有工作,女儿刚刚大学毕业,全家仅靠丈夫南学军一人打工维持生计。2014年夏天,在工地打工的南学军从楼上摔下后丧失了劳动能力,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史小焕一次次外出应聘工作,却又一次次遭遇碰壁。韩盼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及时将政府开展“一岗双助”工作的消息带给了史小焕一家,并建议相关单位聘用史小焕为助老员。史小焕一家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周围群众一提起韩盼,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把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困难时刻记在心上。”多年来,韩盼深入大街小巷、学校医院、居民家庭,哪家房屋漏雨了,哪个居民生病了,哪条路坏了需要整修,她都了如指掌。 韩盼常说:“为居民办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办好事。”在她的努力下,社区新增就业人员294人,1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增加公益性岗位9个,爱心帮扶困难家庭200余户,同时,还为122户贫困家庭申请了社保。

在群众眼中,韩盼是一名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女汉子”。在她内心,更藏有一份点滴为民的柔情。她不仅被乡亲们称为“小巷总理”,同时也被大家誉为“爱心大使”。

记者 郭青

追赶超越正当时

给革命老区插上智慧的翅膀

——延安市宝塔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记事

da9e3f0615f52d524cd6b96bffbb3251.jpeg

延安市宝塔区新时代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的显示页面。

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迎来了越来越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他们在参观革命旧址的同时,也被延安崭新的景象所吸引。

2019年11月,延安市宝塔区新时代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GIS平台正式上线。通过卫星遥感、倾斜摄影、无人机航拍等方式,结合大数据应用,将工程建筑、城市井盖、管网平台、公厕、公交、出租车等城市要素纳入平台监测系统。目前,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已经常态进驻融合指挥中心,气象、防汛等工作实行紧急进驻,基本形成了全局监管、分别处置的大城管格局。

与此同时,延安市宝塔区创建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数字经济为老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今年4月2日,延安市宝塔区政府网站发布了一份《@延安市民,2020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你来评价!》的调查问卷,邀请市民对宝塔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引起市民热烈回应,大家对宝塔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给出了高满意度的评价。

“最强大脑”让革命老区变智慧城市

7月23日,延安市宝塔区位于南大街的新时代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一片繁忙: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中心城区多个重点部位的公共视频和数据分析,智能识别系统正在捕捉违法停车、垃圾倾倒、出店经营等违法或不文明行为;操作席位电脑屏幕上,不断汇总前方产生的各种状况,随后分发到责任单位……尽管大屏幕因为不同平台的业务需求不停切换,但中心始终秩序井然。新时代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已然成为宝塔区融合城市资源,实现数字化城市治理、智慧化公共服务的“最强大脑”,不断赋能城市发展,服务智慧民生。

2019年10月,延安市宝塔区紧扣现代城市治理实际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组建西部首个区县级新时代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城指中心),主要负责城市数字治理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负责各类系统平台的运行、数据分析与维护,负责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的工单受理、协调处置、复查督办、回复沟通等。“城指中心的建立,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看到这个城市的变化。在城指中心建立以前,我们对于森林火情监测比较被动,城指中心建立后,宝塔区火情监测体系十分完善。”城指中心干部孙丽娟说。除了火情监测外,城指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制作了“疫情一张云图”,让全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变得更高效,构建了宝塔区“数字化战‘疫’”智慧屏障。

如果说城指中心的建立为城市管理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那么宝塔区研发推广的一系列小程序便是连接百姓群众与政府服务的纽带。2019年12月9日,延安市宝塔区 “宝您满意”智慧民生系列数字应用平台荣膺2019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优秀案例。

用自己的手机扫一下二维码,便进入了“智慧乡村”微信开放平台,这个平台是在“互联网+乡村”治理模式下应运而生,以村庄广播“大喇叭”、智慧广电“大电视”和智能手机“小屏幕”的“两大一小”为依托,将党务、村务、商务、服务、事务“五务”合一,涵盖70多项功能。这里不仅可以进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进行活动报名、村民投票、意见反馈、展销土特产品等。“智慧乡村”微信开放平台使村内、村外、村组在平台相聚,促进信息共享与信任深化,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信息产业所带来的便利,可谓是“动动小手指、乡村促振兴”。

“宝您满意”平台不仅推出了“智慧乡村”,针对城市社区信息化服务也推出了相应的项目,这就是“掌上社区”。在“掌上社区”内,无论是硬件范畴的人脸识别门禁、智能置物柜、智能垃圾分类、无人超市等信息化智能措施,还是软件上物业缴费、社区公告、调查问卷、智能运维、社区交流、医疗服务、党建宣传等便民服务,都可以进行简单流畅的按键操作。该系统的上线,赋能了社区新业态,实现传统社区服务的“互联网+”升级,为宝塔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现代化、智慧化的生活环境。

数字片区助力老区发展

“健康果、致富果、幸福果”,来到革命圣地延安,除了打卡红色旅游景点,人们还会看到不少关于苹果的宣传牌。如今,乘着电商销售的热风,香脆甜的延安苹果,正在走向更远。消费者不仅可以从电商平台下单,还可以“认养”一棵苹果树,见证果树开花、长出果实以及新鲜的苹果从果园送到餐桌上的全过程。

“这是我们的一些手工艺品,都是有延安特色的,如果你们想学的话,随时来,我们这里免费培训。”7月23日,在延安市宝塔区电商直播融合孵化服务中心的直播间里,一位手艺人正在直播间里给网友直播手工艺品制作,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电商直播融合孵化服务中心,是延安市宝塔区数字片区的组成部分之一。

位于宝塔山下的延安数字片区的双创街区,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是延安市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核心示范区,主要为创新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对接、创新支持、创业孵化、电竞研发、线上营销等服务。这里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的主线发展数字经济,全域数字经济企业有2049家,数字经济领域有3000多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双创街区由四大集群组成,即以延安市宝塔区中小微企业融合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企业服务集群,以北航·延安清洁能源孵化器、中传·延安众创空间、中俄青年创业延安孵化器为代表的双创集群,以英雄电竞·延安研发体验中心为代表的电竞集群,以延安市宝塔区电商直播融合孵化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在线集群。

在宝塔区电商直播融合孵化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共签约了24名本地网红,主要销售延安苹果、陕北杂粮、小零食等,每个月直播场次达100余场。

作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公共直播场所,中心以“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公益公用品牌为重点,设置了宝塔区农特产品展示区、文创产品展示区、会客区、培训区、办公区、宝塔区消费扶贫馆及7个不同主题的直播间。中心承办了“延安首届助农带货直播邀请赛”“陕北小杂粮地方区域品牌直播推介活动”等多次大型活动。

自运营以来,双创街区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北航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西北区决赛、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巡演季系列活动、街区首届大型人才招聘交流会、延安新经济研讨会等78场活动。延安市委网信办主任、延安市宝塔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张鑫告诉记者,数字经济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近几年,农副产品销售收益线上比例不断提升,农副产品销售额从以前的线上线下三七比如今已经可以做到五五持平。

记者 郭青

成绩单

延安市宝塔区数字经济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近几年,农副产品销售收益线上比例不断提升,农副产品销售额从以前的线上线下三七比如今已经可以做到五五持平,苹果的线上销售额已经可以达到销售总额的十分之一。

2019年10月,延安市宝塔区紧扣现代城市治理实际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组建西部首个区县级新时代城市数字治理融合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城指中心)。城指中心先后融合了包含时空地理信息、应急指挥、城市气象、公共视频、防火预警、智能抓拍、防汛救灾等近30项智慧资源,形成了以“城市超脑”为核心的“一主线、二融合、三直连、四集成、五场景”的“12345”数字治理体系。

记者 郭青整理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