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我向往它的温柔、恬静、深湛,钟情于它的蓝色梦幻,更有一种近乎神圣的膜拜。这缘于湖内的土著——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在洄游逆行中,向我们展示的独特的生命怒放。
青海湖水温低、营养贫,湟鱼生长极其缓慢,“一年长一两,十年长一斤”的说法绝不是虚词。每年5月底到8月中旬,这个生活在咸水湖中的精灵,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向入湖的淡水河上游拼命洄游,刺激性腺发育成熟,在淡水河产卵,完成孕育繁衍后代的神圣使命。于是就有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高原奇观。而有鱼鸟天堂之称的海北州藏城刚察县泉吉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观赏这一奇迹的最佳所在。
七月的一天,为了避开人流,午夜两点,我们向泉吉河畔进发,去近距离感受这一奇观。
车在疾驰。午夜,一切都是静的,只有车轮嗖嗖前行的声音。不一会儿竟下起雨来,眼前一片迷蒙,索性闭目听雨。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有人喊道:“哇,好美啊!”一激灵,睁眼间,眼前已然是辽阔的草原。
此时,雨竟然停了,晨曦微露,厚厚的云层,像被谁钻了几个孔,透出几缕霞光,明亮但不耀眼,却足以让灰蒙蒙的天空生动鲜活。草原仿佛尚未醒来,草色温柔,朦朦胧胧的绿扑面而来,似乎可以闻到草的清香。
高速路上的行驶速度果然不同,不觉间我们已经进入刚察县境内。车在前行,景也不断变幻:黑黝黝的远山,多彩的经幡,洁白的蒙古包,一幕幕从眼前掠过……风朝着一个方向吹,更多的绿色一层层荡漾开来,如一方巨大的绿绸在抖动,心也如绸一样柔软。忽而,一片金色的油菜花跃入眼帘,镶嵌在大片的绿色中,那么明艳、耀眼!随着地形的起伏,一道黄,一道绿,像一支巨大的画笔在风中舞动,极具动感。面对这片奇绝的风光,一时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描述。
一路走,一路惊呼。突然 ,一幅巨大的蓝色画迎面而来。画面上一条硕大的鱼儿,通体金黄,昂首翘尾,正奋力跃起,向着前方,充满朝气。这是刚察县标志性的雕塑。这条鱼儿就是我们今天相约的主角——湟鱼。
在这里短暂停留后,继续乘车前行。不到五点,我们已在泉吉河畔。要下车时,又飘起细雨,衣服有点单薄,风一吹,凉飕飕的,感觉像进入了深秋。但想到即将看到的奇观,一股热气儿就从心底溢出。
顶着风雨,我们走向河畔。放眼间,河水清澈,河底的沙石历历可数。为了帮助湟鱼顺利洄游,河面上设置了很多洄游通道。这些通道呈阶梯状,每个阶梯之间设置了一个台阶和一个供湟鱼休息缓冲的小水池。水从这些台阶淙淙流过,形成一个个浪花翻卷的小瀑布,远远望去,水波层层,如一道道排列整齐的白绫,在迎风飘荡。
目光从远处收回到眼前,发现眼前的河水与远观的完全不同。这里河水暗沉不少,呈黑灰色,定睛一看,原来密密麻麻,挨挨挤挤都是鱼。瞬间,每一个毛孔都被唤醒。
只见,鱼儿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一条一条首尾相接,一顺儿顶着水波逆流前行。因为聚集密度太大,成团,成堆。河水就在它们的身影里灰暗下来。暗灰色的河里,只有它们金色的鱼鳍闪着光,或高或低,忽上忽下。河水仿佛被煮沸了,起起伏伏,将那些金光和驳影尽数推出,此时,河里流的不再是水而是鱼了。“半河清水半河鱼!”没有比这更贴切的描述了。
看着,叹着。突然鱼群里几条鱼腾空而起,向着流泻而下的水波发起冲击。我脱口喊道“加油!”或许水流太急,或许自身力量不够,竟没有一条成功飞跃,不禁为它们叹惋。接下来,不断有鱼腾空、跃起、冲击,顽强地逆流而上。心脉随着它们一起律动。有的好不容易成功了,转眼又被水流冲回原点。它们小巧的身子,时而像箭镞,时而像弯月,无所畏惧,一次又一次跃起,落下。感动,油然而生。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些柔弱的女子,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不畏艰险,踏上了漫长的洄游之旅。那些沟沟坎坎,那些嶙峋的石头,那些凹凸不平的河坡,哪一道不是对它们体力与精力的考验?哪一道不是充满艰险?漫漫旅途,步步危险,但它们不屈不挠,逆流而上,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完成这一神圣之旅。“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它们,正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对着它们奋力前行的身影,我一遍遍默读它的坚韧。
此时,环顾四周,发现河岸上有不少水鸟,正眈眈以待。一只鸬鹚划过水面,转眼间,一条小鱼已被叼起,心不禁一颤。早知道有“鱼鸟大战”,也知道这是鱼鸟共生的生态循环,但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依然觉得生命规则之残酷,依然为这些鱼儿疼惜。这不是我感性多情,除了母性使然,更多的是对世间生命的悲悯与感佩。
又一条鱼腾空飞起,看着它奋力冲刺的样子,一句话开始在耳边萦绕。“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这是鱼儿为我们破译的生存密码。
生命是一场不能回头的前行,旅途中不止平沙斜阳,也有巉岩险阻。在泉吉河畔,它们洄游逆行中那怒放的生命,让人振奋。未来,我定当履行着它的坚韧砥砺前行,即使风,即使雨。
这时,雨已停了。阳光正一点点从云层钻出来,洒向河面。
洄游而上,生命的怒放
发布时间:
作者:刘桂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