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为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省将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
据悉,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育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我省高校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建设一批类型多样、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旨在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首批省级拟立项30个左右虚拟教研室进行试点建设,并择优向教育部推荐3个,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等。 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虚拟教研室,锻造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一批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虚拟教研室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依托虚拟教研室,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重点增强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加强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推动高校协同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库等,推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鼓励高校以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等为主题开展多元探索,构建多层级、多学科领域、多类型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体系。
试点建设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力,厚植教师教学成长沃土。依托虚拟教研室,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
虚拟教研室成员在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组织开展常态化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虚拟教研室分为校内、区域性、全国性教研室。鼓励试点建设全国性、区域性虚拟教研室。 在建设内容方面,虚拟教研室分为课程(群)教学类、专业建设类、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教研室等类型。
我省明确,国家“双一流”高校,每所高校可推荐不超过3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省属高水平大学、军队院校,每所高校可推荐不超过2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省属普通本科、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可推荐1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应具备如下条件:教研室负责人应由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一流课程负责人等高水平教师担任。教研室成员不少于10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和实践团队。全国性虚拟教研室必须有中西部高校教师参与。教研室所依托专业或课程已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或“一流课程”。虚拟教研室已有实体教研室建设基础。学校能够为虚拟教研室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在教师教学工作量认定、绩效考核等方面明确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