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7月17日,由国家图书馆全资企业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和西安大悦城联合主办,北京杰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文创意展全国首展来到了西安大悦城,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10件国宝藏品(复制品)首次亮相,对西安市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与文字对话的文化体验。
据悉,在本次甲骨文创意展上,6大主题板块将甲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用立体互动、光影设备等创新形式一一呈现,三千年前的智慧结晶触手可及。同时通过雕版印刷体验、投壶雅歌、汉字作画等互动体验形式让观众提升对汉语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中,“天干地支”板块,由一块巨型甲骨模型构成,在商代龟被视为灵兽,因此多采用火灼烤龟甲,对裂纹进行占卜祭祀,并将预言的结果记录于龟壳之上;“日月山水”板块,用一组组图画解释甲骨文,以最直观的画卷阐释中国汉字字形的来源;“车马牛羊”板块,用立体装置的方式让甲骨文触手可及;“星火万象”板块,以甲骨文浮雕墙,展示甲骨文的字形璀璨多变;“三街六市”板块,集合各种甲骨文文创产品,可观赏亦可购买;“百家姓”板块,集合甲骨文中所有各大姓氏,在这里人们可以开启一场家族的寻根之旅。
此外,来自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等文化机构的学者专家还将在展期内陆续开展甲骨文化专题系列讲座,帮助大家深度了解这些神秘的古老文字。
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北平图书馆时期。1934年,何遂先生将所藏甲骨捐赠国立北平图书馆,成为国家图书馆收藏甲骨的滥觞。此后,通过国家拨交、个人出让、本馆征购等多种渠道,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逐渐形成规模。目前,国家图书馆藏殷墟甲骨35651片,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甲骨藏量最多的机构。
国家图书馆长期致力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本次展览是国家图书馆藏甲骨(复制品)首次在商业地产展出,通过文化与地产的新型合作,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推动古籍的活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