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十四运会正式开幕,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十四运会之后,西安该如何利用全运遗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7月21日发布的《奔向零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蓝皮书(2021)》进行了探讨。
蓝皮书指出,十四运会举办之时适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在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全国顶级体育赛事,如何将十四运会所承载的巨大势能转化为支撑“十四五”发展的澎湃动能,以终为始开启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后全运时代”,对于西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蓝皮书深入研究了1972年慕尼黑举办第20届夏季奥运会后的城市发展路径,提出了总结提炼全运会“西安模式”、带动西安都市圈“东北振兴”、推动场馆设施永续利用、发展体育关联产业、倡导全民健身新风尚、加强国际赛事开放合作等六点对策建议。
蓝皮书建议,推进“东拓”空间发展战略,完善“三中心”、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使领馆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等城市服务功能和国际交往功能,打造开放发展重要承载区。加快实施跨渭河发展,以浐灞、灞渭交汇处为中心承载区域,打造渭河南北协同发展先行区。把握“后全运时代”综合赋能,以“三中心”为发展极核,深化“富阎一体化”“西渭一体化”,加快西安都市圈“东北振兴”。
蓝皮书认为,应开展全运遗产可持续利用课题研究,制定全运遗产盘活利用方案。统筹规划 22 个体育场馆功能与规模,适度增加相关设施,强化一场(馆)多用,满足多样化赛事场地需求。创新场馆运营管理模式,运用金融工具,实施可盈利场馆证券化,盘活存量固定资产,促进国资保值增值。打造系列体育精品赛事,积极申办国家A类体育赛事。
蓝皮书还建议,培育城市级职业体育俱乐部,鼓励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冰球、围棋、自行车、拳击等运动项目俱乐部(协会)举办职业赛事。支持专业化体育俱乐部积极参与中超、CBA 等高级别职业联赛。推动专业场馆对接体育内容,鼓励优势运动项目职业俱乐部建设主场(馆),盘活存量场馆资源。引进国际高水平大型赛事营运管理团队,培育赛事运营产业集群。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