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监管平台每个季度更新一次卫星影像,通过比对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及时发现问题图斑线索,提取出疑似‘五乱’问题。”7月9日,在陕西省第六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专题性监测小组负责人陈果说。
2018年8月,陕西省启动了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天地一体化”监测,通过建立秦岭区域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各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通过将陕西省秦岭区域划分为2510个网格,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实现对陕西省秦岭区域5.82万平方公里全覆盖、全方位的监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运维中心副主任张向阳说。“自上而下”是通过对比卫星影像,将疑似图斑线索整理成目录,逐级审核后,利用平台“一键发送”到网格员手机客户端,网格员通过现场取证、无人机辅助的方式反馈回信息,平台将取证结果整理成台账上报;“自下而上”是网格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等需要整改的现象,通过手机客户端上传信息给平台。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是通过“一个平台(省级集中建设、市县镇村使用)、共享共用(各级各部门使用平台进行监管)、两图叠加(卫星遥感地图和地理空间地图叠加)、两防结合(人工防护和技术防护相结合)、四级联动(市县镇村工作联动)”的思路,由异常监测与运行监控系统、取证任务管理系统、现场取证手机客户端等组成。
2020年,监管平台累计下发6期2569个疑似问题图斑线索,在陕西省涉秦岭6市39个县(市、区)完成现场核查2482个,核查率 96.61%,初步实现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目标。
目前,陕西省还积极推进重点针对秦岭“五乱”整治、水源地保护、尾矿库监管、森林防火监测、地质灾害预防、绿水青山观测等8大工作内容的秦岭视频综合监管系统建设,计划8月底前上线试运行。同时,加快推进“数字秦岭”项目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支撑保障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秦岭视频综合监管系统将通过对现有网格化监管平台功能的提升,形成网络化、网格化相结合的监管体系,为实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可视、可查、可控’提供支撑。”参与秦岭视频综合监管系统建设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运维中心平台组组长谢飞说,“后期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将引入网格监管平台的相关数据、资源和业务模型,在重点区域增设视频监控设备,来弥补卫星影片比对的迟滞问题。”
未来,陕西省将继续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用好网格化监管平台,持续加强市、县、镇、村四级网格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数字秦岭”建设,坚持“集约节约、数据共享、业务联动”的思路,形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保护格局,用科技力量助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见习记者 杨子浩 记者 申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