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峥嵘岁月、奋斗征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最美图画徐徐铺展。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社会主义花开”的芬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的西安市高陵区更是花团锦簇、芳香四溢。
过去的100年,也是高陵与党同呼吸、共命运、齐成长的100年。在这片极具光荣革命传统和强烈革命精神的土地上,诞生了刘天章、白文范、罗端先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使高陵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渭北革命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高陵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农业成就,先后荣获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西北唯一吨粮县等殊荣。改革开放后,高陵又于上世纪末拉开了由农向工的转型发展大幕,新世纪以来,高陵经济增速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连续蝉联“陕西十强县”并获“西部百强县”等称号。撤县设区后,高陵又两次蝉联“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并获“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等殊荣。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高陵区委一届六次全会以来,高陵全区上下紧盯“聚力一二三·建设主城区”的奋斗目标,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奋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地铁10号线规划图 供图 高陵区委网信办
机遇叠加·势头好
西安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和关键是加快大西安北跨发展,向北拓展产业功能,补齐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短板,带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高陵区作为西安北跨发展的第一承载地和重点发展区,是西安市委、市政府明确“多心带动”的“泾渭副中心”,渭北万亿级工业大走廊核心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区域空间一体化关键节点和渭北交通重要枢纽。在“十四五”期间,高陵区将在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承担更多产业聚集、功能疏解、人口转移的任务,战略地位更加举足轻重。
“十四五”时期对高陵区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追赶超越的机遇期、关键期,同时也是区域价值的兑现期、彰显期。随着地铁10号线、城际铁路和西延高铁的开工建设,高陵区将形成三条地铁、两条城际、一条高铁的“321”轨道交通网络。此外,吉利汽车、北汽双园、陕汽扩能、幸福新城、职教新城、西安农产品物流城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都为高陵区承接中省市重大战略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摄影 陈锵
科技引领·产业好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权重越开越大,成为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
6000多年前半坡文化时期,先民们刀耕火种、繁衍生息,让高陵区有着悠远的农业发展史。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高陵区开始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转型中,受区位、交通等条件制约,高陵区与西安之间的粘性不足,在产业承载力、企业吸引力等方面仍面临困难。
直到西安市提出“北跨”发展思路的落地,让高陵区在转型工业后迎来新机遇,成为西安城市北跨主城区、渭北万亿级工业大走廊核心区、区域空间一体化关键节点和渭北交通重要枢纽。
针对“北跨”战略,高陵区适时提出“聚力一二三,建设主城区”思路目标。目前,高陵区已建成工业核心区65平方公里,聚集吉利、陕汽、隆基、长庆油田等各类企业569家,形成了汽车制造、石油装备、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军工等主导产业。
如今,高陵区已是西安市唯一工业总产值过千亿的城区。这其中既有工业规模的攀升,也有科技要素的支撑。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晓科技”)就是高陵区的“科技企业旗手之一”。
蓝晓科技主要从事吸附分离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以特种吸附分离材料为核心的配套系统装置和整体解决方案。“自生产基地落户高陵以来,高陵区在企业运营管理、监管服务、相关配套、招人用人等方面都提供了大力支持。尤其在去年复工复产期间,由于所生产的材料是新冠肺炎治疗药品的成分,我们向政府申请,经过特殊程序、特事特办,2月7日就有一个车间复工。高陵区为车间的防疫措施、器材配备都提供了帮助。”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晓军。
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地铁10号线,在蓝晓科技的门前便设有一站,这让包括田晓军在内的蓝晓科技员工都很开心。“交通的便利,对企业人才引进等等都大有助益。这也是高陵区对蓝晓科技的关怀。”田晓军说道。
做大规模谋增量,做强科技蓄潜能,科技引领下的高陵区,为建设工业主城区擘画未来发展好势头。
高陵区“泾渭分明”观景点 摄影 陈锵
泾渭安澜·生态好
在高陵区内,渭河流长20多公里,古有漕运之利;泾河流长13公里,灌溉之利惠及两千多年。相传大禹治水时导泾入渭,二水交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泾渭分明”自然奇观。
如果说“泾渭分明”是高陵区的生态符号,泾渭安澜则是高陵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障。如何确保泾渭两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是高陵区写好高质量发展“生态篇”的重要部分。
在深入推进落实河长制的背景下,近年来,高陵区以打造大西安“城中河”为重点,推进泾渭河治理,生态宜居环境品质持续改善。“泾河高陵段主要在堤防工程、防洪安澜方面做的比较多,去年一年全部是Ⅲ类水质,达到国家要求。渭河高陵段河道防洪工程全面贯通,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标准;同时结合西安全市‘三河一山’工程,渭河高陵段绿道已建成5公里,绿化程度明显提升。”高陵区水务局相关人员说道。
如今,漫步在2.2万亩的泾渭湿地,拂堤染绿、彩霞缤纷,白鹭浅吟,昔日“飞鹭高低竞带雨,浴凫隐见各欢情,歌吟礁牧还相答,过客苑然画里行”的图景正在重现。
生态好了,发展的可选择性也就多了。在泾渭河畔,以源田梦工场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两河水文章”,已成为高陵城市建设的新IP、新优势。
泾渭河作为高陵区的“绿色水站”,二水润一区,泽被高陵人。
高陵区医院 供图 高陵区委网信办
医教从优·民生好
民生是发展之基,是为民之本。高陵区在收获发展硕果的同时,不忘让“群众尝到果实”。近年来,高陵区以医疗和教育为切入,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和最迫切的需求。
在高陵区的医疗体系中,高陵区医院是重要板块。高陵区医院成立于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预防、急救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医院坚持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和群众就医满意度。
“医院承担着全区及周边区县医疗保障工作,目前有28个临床科室、500张床位、733人医护人员,每年40万人次门诊量。医院力争通过2到3年的学科建设,达到三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高陵区医院党总支书记赵翟介绍说。
除此之外,新迁建的高陵区中医医院即将投用,投资29.8亿元的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三甲综合医院正全速建设……高陵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进人才设备、下沉医疗资源等,不断做大医疗体量、升级医疗水平、优化医疗服务,让群众能“看得上、看得起、看的好”。
高陵区第四幼儿园小朋友 摄影 吴宇婷
除了织密医疗保障网,高陵区还下力气扎牢幼儿成长摇篮。作为高陵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西安市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投入使用的重点项目,高陵区第四、第五幼儿园于2020年9月开园,幼儿园设置24个教学班,新增学位720个。“开园以来,幼儿园初步建立了‘童年坐标’和‘成长界线’为抓手的的园所文化发展方向。”高陵区第四、第五幼儿园园长吴菊利。
关心医院中的“患者”,关爱校园中的“幼者”,这不仅是高陵区城市温度的体现,更是施政为民的实践。除了医教从优,公交免费、地铁快建等等“小举措、大项目”,都是高陵区在“民生棋盘”上的铿锵落子。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博物馆 摄影 吴宇婷
红色“补血”·气色好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创办的旨在大量培养并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的短训班式学校,在短短4年时间内培训了一万余名各类党政和专业干部,有力地支援了西北五省的接管和建设工作。
走进西北民大旧址博物馆,根据史料及老照片复原的“新生园——纪念塔”“茅亭”“水井”“室外课堂”“民大运动场”等,不仅将入馆的人拉回到那段艰难却激情的岁月,似乎也在提醒着高陵区不忘来路、奋力发展。
近年来,高陵区不断挖掘、保护、传承、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相融合。2020年11月,西北民大旧址博物馆所在的通远村,被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高陵区以通远街道通远村为重点,按照“135”红色村建设思路,系统打造“两馆一堂一园多个教学点”,让“民大精神”化作“发展肥料”,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众多党员干部和市民游客来到西北民大旧址博物馆学习参观,了解革命历史、瞻仰红色文化。这让新时代高陵形象和发展实际得到进一步传播。
西北民大旧址博物馆是高陵区的“红色血库”,持续为区域发展“补足精神之钙”,让高陵“气色好”。
建设西安主城区,跨过渭河看高陵。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西安市“北跨”战略承载区,高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未来可期,人民有盼。“你好,高陵!”,是来自未来的问候,也是来自民间的肯定。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跨过渭河看高陵,高陵区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人民有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