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6月21日,渭南市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新闻发布会。渭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三四五”副总指挥李彦龙就“三四五”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发布。
李彦龙介绍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工作是渭南市委、市政府结合渭南实际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也是渭南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对于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截止目前,渭南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26项重大专题研究、“一张底图”制作已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评估调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8个市级专项规划中,《渭南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和《渭南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已完成编制,其余6个正在顺利推进。
近三年来,渭南全市计划实施项目1592个总投资812.1亿元。截至目前,渭南全市共打通断头路32条,梳理内涝点79处,完成7座污水厂提标改造建设任务,中心城区内涝防治预警监测平台完成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渭南市抽黄供水·北湾调蓄池工程、华州区桥涧峪水库引水入城工程、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平差及扩建工程正抓紧实施,年内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中心城区大唐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顺利进行,2020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70万平方米,2021年将继续增加85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能力;积极实施停车场建设,中心城市新建停车泊位5400余个。
富平县、大荔县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营,中心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项目已开工建设。临渭区建成可回收分收分拣中心2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1处,打造示范街道办1个,示范小区3个。大荔县积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转运项目,开工建设178座村级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预计8月底投入运营,将实现全县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焚烧发电“一条龙”服务。
坚持见缝插绿、见空增绿,积极推进空地绿化、道路绿化、塬区绿化,打造城市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渭南中心城市生态绿廊林带(一期)项目、渭清路西侧绿化林带完成建设任务,渭南城区仓程路、朝阳大街等5处口袋公园投入使用,6处口袋公园正在建设。自去年以来,渭南中心城市共栽植乔灌木竹类 42213 株、花卉 5011 盆、各类绿植花草 68753 平方米、治理裸土裸露面积约 22 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显著提升,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 2357.64公顷,较“十三五”末增加 13.18公顷。
按照“摸清底数、分类处理”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房地产(物业服务)乱象治理活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实行“红黑名单”管理,依法依规打击违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已完成房地产乱象治理37个、物业乱象治理26个。
持续开展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共拆除各类违建906处38.3万平方米,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渭南全市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各县市区城管综合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临渭区、大荔县、高新区、经开区实现和市级、省级平台联网运行,事项整体办结率高达97%以上,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今后,将聚焦城市痛点、堵点、难点,紧盯矛盾问题,集中精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挖潜力、增后劲,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解决民生实事,全力打造活力渭南、魅力渭南、绿色渭南、文明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