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通讯员 张娴 刘莉) 6月11日,为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内涵,探寻传统技艺魅力,提高群众对乡土文化礼仪的记忆,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在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承办,南郑区汉调桄桄传习中心、宁强县宣传文化中心、镇巴县文化馆协办的省级非遗项目“汉中巴山知客礼仪词”传承展示活动在汉中市群众艺术馆举行。
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耀,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张汉红,副馆长师国华,以及各区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和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团队、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200余人现场观摩研习。
本次活动分为传承展示、助兴展演、现场采访以及优秀传承人命名四个板块。传承展示板块选取了巴山民俗婚礼中的八个场景:安席迎宾,宣布执事岗位,迎亲办交接,男方向女方交礼,拜花堂,表席、敬酒、劝酒,席间比拼,谢客。男女知客司以浓郁、质朴、诙谐、流畅的方言,或明晰、周全地安排执事到人,或热情细致地指挥迎来送往、嫁妆及礼品的交接,或激情昂扬地演绎“拜花堂”,或你来我往现场比拼、展示口才,或八面玲珑展示敬酒功夫。
传承人以丰富的俗语,间杂古语成语,幽默活泼、雅俗成趣、妙语连珠,不仅表达了真挚的祝福及主家的深情厚谊,而且你来我往演绎着传统婚俗生动真实的逗趣场景,惹得台下观众忍俊不禁、满堂喝彩。他们地道、本真的演出,加上文化志愿者生动形象的烘托助演,使观众们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知客司们在乡村勤勉操持、热情主事的身影;如同踏上了巴山民俗之路,亲临婚礼现场、感受醇厚乡风、痛饮巴山美酒。在展示过程中,传承人们还把微信、手机等现代生活元素与传统礼仪词巧妙融合,体现了民俗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镇巴县文化馆选送的《祝酒歌》、宁强县宣传文化中心选送的羌族《咂酒歌》,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民间酒文化;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表演的舞蹈《送嫁》,渲染了民间婚俗的热闹情景。三个节目情趣横生,为本次活动再掀高潮。
现场,主持人抛出了汉中传统婚俗中的挂门帘、铺床、过礼等传统习俗,即兴采访了3名传承人,使得观众们进一步了解到巴山婚俗中许多很有韵味的细节和讲究。主持人还采访了市群艺馆研究馆员、资深非遗学者周英老师,他介绍了汉中巴山乡村知客礼仪词的发展历史、特色分类。
最后,张汉红宣读命名优秀传承人的文件,颁发优秀传承人证书,勉励他们继续做好非遗挖掘、传承和创新。“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汉中巴山礼仪词传承展示活动历时半月、精心筹备,现场观众沉浸其中、不断喝彩,两千余名场外观众通过直播方式观看并纷纷点赞。
这次传承展示是汉中市群艺馆今年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的收官之作,既回归传统文化,复活了其朴素、久远的记忆,展示了其生生不息的魅力,更是一次拓展,丰富了民间文化内涵,其成功实践为创新开展非遗传承展示及公共文化活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