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嘛)看见妹穿(哎)红(唻)
满头黑发乌蓬蓬(妹儿 噢)
站起来好像花一朵(嘛)
坐下来好似花一丛。
贤妹(嘛)生得惹人(哎)爱(唻)
好像莲花并蒂开(妹儿 噢)
走到那山前百鸟叫(嘛)
走到那水边鱼儿都游来。
随着古稀老人马全忠这一曲酣畅淋漓的《夸贤妹》,将汉山樵歌高亢激昂的旋律和神妙生动的歌词演绎得山风劲吹,瞬间就征服了评委和听众,斩获首届陕南民歌大赛二等奖的殊荣。
什么是汉山樵歌?汉山樵歌究竟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呢?
汉山樵歌是流传在陕西汉中由打柴人在汉山林区砍柴时所唱的原生态民歌。清代诗人楚文璟(1748年进士)在《旱巘樵歌》诗中咏道:“旱山耸地立,云内闻樵歌。伐木同声应,求仙未烂柯。乐从苦里出,曲自静中和。蹊径行还往,听余清兴多。”从这首诗对汉山樵歌的描述,说明汉山樵歌是汉山地区劳动人民砍柴伐木时唱的民歌,同时也是陕南民歌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汉山樵歌曲调优美、动听,歌声悠扬、高亢、奔放;其词多是七言四句(或五、六句)。樵夫每当登上高高的汉山,站于白云缠绕的山头之上,面川一声“噢嗬”,随即放开歌喉,借以抒发自己爱什么、恨什么、拥护什么或反对什么的思想情感。唱词颇富文采。有歌赞道:
人说汉山峰峦高,白云朵朵挂山腰。
阳雀对对穿云过,樵歌阵阵伴竹箫。
汉山位于汉中市西南之南郑区中部,为廉水河、冷水河分水岭。山脊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0公里,平均宽约11公里,面积近240平方公里。汉山山势峥嵘险峻,突兀挺拔,沟谷纵横,林木葱茏。山脉北端,一峰突起,顶部名为大顶寨,海拔1473米。《诗经》《汉书》等文献称汉山为旱麓或旱山。自古以来,汉山留有许多优美的诗文和神奇的传说故事。《诗经·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毛诗序》:“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说明汉山在西周时极为神圣,已是当时祭神祈福的道场。
汉山樵歌早在解放前就名扬陕南,曾被誉为汉中八景之一。凡了解汉中历史的人,无不闻知。然而,樵歌究竟何时兴起?以及起根发苗、历史发展演变的情况,限于笔者水平和年久时迁的原因,尚难考证辨识。从历代流传的汉中典籍中,也没有查考到记载汉山樵歌的只言片语。幸喜在汉中市音乐家协会2007年编纂的《汉中音乐回顾》专著中,找到了“至于汉山樵歌、旱麓兴歌的民歌传唱,其渊源亦追溯至周朝”(《汉中音乐回顾》第1页)的一句佐证。据文化馆退休干部、现已93岁高龄的孙伯和老师回顾,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采集民歌时,闻听王明锐、沈典及张端公等前辈老人述说:过去有南郑(汉中)和当地老学究、老歌手作过研究,写过资料,汉山樵歌不知兴于何时,但在唐、宋年间广为流传;尔后明朝、清朝,直到民国时期,更为盛行。但终因属于“下里巴人”,不象“阳春白雪”那样在社会上被人赏识,在旧中国欲登大雅之堂,难于上青天,只能站山一唱。
由于各朝代樵歌见于资料者甚少,所收集的部分歌词,无法说明流唱何时,现例举几首,以供爱好民间文学的专家学者鉴赏、研究。
时政方面:
[一]
天昏昏来地荒荒,风凄凄来雨茫茫。
穷爹苦娘累弯腰,小儿幼女饿断肠。
恨眼朝着官衙瞅,豺狼虎豹坐大堂。
[二]
谷擂面磨天天转,磨的穷人血和汗。
官家屋里摆酒宴,大街又添卖儿汉。
豺狼吃人还吐骨,官家连骨一齐咽。
过去的劳动人民不能用文字记录自己生活和社会真相,却在灾难和苦斗中产生、保留了许多能反映历史真实的口头艺术作品。这种作品,记录了统治阶级的专横残酷和生活上的荒淫无耻,也记录了劳动人民凄苦的生活和斗争。这里例举的两首樵歌,它悲凉、哀怨,抒发了穷苦人民的悲愤恨世之情。又如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来到陕南)出现了“缴罢租税痛心怀,一家吃穿怎安排?恨眼朝着官衙瞅,穷人要迎红军来;一天红军打来了,贪官污吏都倒台”的红色山歌,在大汉山起到了唤起穷苦大众,响应革命和参加革命斗争的作用。
评赞方面的:
[一]
关公生来面孔红,当年杯酒斩华雄。
曾过五关斩六将,不该夜晚走麦城。
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的产品,具有广泛、快速传播的特点,不仅起到怡情教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启人心智、引发思考的作用。这首歌,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运用“关公,当年,曾过,不该”四个关键词,结论了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云长的一生,功过分明地评价了关云长英雄一世,最后却由于粗心大意(或者说他骄傲轻敌),中了敌人伏兵之计被擒,牺牲了自己。此歌发人深省,很有教益。
[二]
星灿灿来月光光,自古忠良美名扬。
文臣爱民包文正,武将保国杨六郎。
歌中以“星灿灿”、“月光光”六字,照比了爱国清官包文正,保国武将杨六郎;用“自古忠良美名扬”来表达其赞颂之深情,其语言明快而亲切。
[三]
一年能有几月春?一生能有几年少?
青春一去无踪影,少年一去如云烟。
莫等白了少年头,秋风凄凄北风寒。
此歌,用“一年”、“一生”、“青春”、“少年”、“无踪影”、“如云烟”和“能有、能有”,“一去、一去”等字词来贯穿全歌,最后以“秋风凄凄北风寒”结尾。言下之意:青春可贵,人人必须珍惜,不可虚度。提醒人们千万不可 “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勿使老来空悲切。
[四]
久不唱歌忘了歌,久不撑船忘了河。
久不打柴忘了路,久不织布忘了梭,
月圆切莫忘月缺。
它以四个“久不”做什么,就会忘了什么,比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为。提醒人们事事不可忘本,要下决心学到老、做到老,不断追求,不断进步;不应有了甜忘了苦,有了乐忘了愁,有了这样忘掉那样,更不可于明月之夜忘记还有月黑头;要有始有终,就如我们现在提倡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样,让自己常常回顾过去,在“本来”的记忆中,增强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的信心和毅力。
婚姻爱情方面:
[一]
情郎哥呀哥哥贤,亲口许你六十年。
五十二年短了命,奈何桥上等八年。
由于旧社会封建婚姻对青年男女的苛约、束缚,恋者难得自由,难以欢聚和结合,女方发自肺腑的唱出了这种倾心、诚爱、忠贞的歌儿,以对男方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深情。
[二]
太阳落坡四山阴,四山凉水冷冰冰。
劝郎莫喝阴凉水,喝了凉水冷了心。
爱至深,情至深,但却多了一点担心。“喝了凉水冷了心”,一是怕伤了郎的身体,二是有放心不下的言外之意。
[三]
天上起云云起斑,河里起罩天要干。
黄豆缩头杆无水,情哥黑脸心要变。
它借大自然的景物联想爱情,不但富有哲理,而且恰切地表现了爱情之纯真、朴实。
以上几首,不过沧海之滴水,从语言上看,它形象、生动,有比兴、有排比,有对句、迭词;形容之词与歌情、歌意(思想性)都很融合、贴切。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历史是不可割断的。我们要工作得更好,要使努力更加有成效,就必须知道过去。对于过去社会的真相,过去文化的源流越知道得清楚,我们就越懂得今天工作的意义和怎样把它做得更好,我们就越容易赢得明天。”所以汉山樵歌是大汉山人民历史的,生活和斗争的真实见证,也是汉山人民的艺术天才和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说,汉山樵歌以其特有的艺术美而令人感动、沉醉、深思,而在明快中显出深情;情之爱憎,歌中泾渭分明,从不含混。同时,汉山樵歌能把大汉山数十里的风土人情、山光水色也都溶于其中。它决不会因时间和社会的变迁而消失光彩。
汉山樵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仍有人唱,歌手林其平、罗益光跟随汉中地区代表队赴北京演唱民歌,其中除巴山薅秧号子外,尤以樵歌夺彩。但从六十年代后,唱的人渐渐少了起来;特别是十年“文革”将它彻底判了禁刑,一度无人敢唱。近几年来,由于党的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使枯木重萌新芽。优美动听的汉山樵歌,又从茂密的汉山森林里飞了出来。南郑区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把寻找“汉山樵歌”传承人作为重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对马全忠、苏小平等16名尚能演唱的老歌手进行了造册登记。并会同旅游等部门组织歌手在农家乐、旅游景点开展演唱活动,鼓励老歌手开展传帮带,教年轻人学唱。特别是南郑区汉山樵歌艺术团的成立,汉山樵歌被确定为南郑区非遗项目,马全忠团长和苏小平副团长演唱的汉山樵歌《对花》在中央电视台播映,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重现生机。笔者在下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就收集到如下新词:
[一]
樵歌一声冲云霄,泉水叮咚伴松涛。
三农政策惠万民,和谐生活步步高。
[二]
退耕还林政策好,生态和谐江山娇;
烧茶煮饭不用柴,沼气升腾火焰高。
亮开嗓门歌盛世,樵歌满山云外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