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前沿:图像志文献库的过去与现在”研讨会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英国V&A博物馆亚洲部“中国图像志索引典”(简称CIT)项目团队和OCAT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变化的前沿:图像志文献库的过去与现在”研讨会,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落下帷幕。
本次面向公众开放的研讨活动,是在中国首次深入探讨欧洲及北美在建立图像档案库以进行图像研究的过程內,其领域不断变化之历史与当代实践中的关键议题。活动重点围绕过去百年来欧洲和北美的四个图像志文献库案例而展开。
会议发言人包括瓦尔堡研究院“图片文献库”主任保罗·泰勒先生、普林斯顿大学“中世纪艺术索引”中心主任帕梅拉·巴顿女士、荷兰“图像志分类系统”与“文化史图像数据库”主编汉斯·布兰德霍斯特先生,以及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中国图像志索引典”主编及中国艺术资深研究员张弘星先生。每场演讲发表之后,都有由中方学者担任主持的评议问答活动。
张弘星先生主要介绍了V&A博物馆亚洲部于2016年正式启动的试点项目——中国图像志索引典(CIT)。它汇集汉学、艺术史与信息研究,是欧美学界首次针对中国艺术图像进行分类的方案。CIT线上资料库旨在建立一个开放的搜索和研究平台,促进中国数字图像跨博物馆收藏的信息获取及相互关联, 为中国文物编目建立一套新的词汇标引及数字资源提供有效工具。CIT线上资料库目前包含来自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2688件珍藏。
图由左至右:巫鸿、张弘星、保罗泰勒、汉斯·布兰德霍斯特及帕梅拉·巴顿。图片由OCAT研究中心提供
本次研讨活动旨在为西方学术界与来自文化研究机构的中国学生、学者及专业人士建立交换观点与经验的交流平台,为未来在中国、欧洲和北美使用和推进图像志文献库发展开拓合作机会。
在欧洲与北美,图像学正历经一个不断更新的阶段,尤其是在1960至1970年代的自我批评与自我质疑之后。在过去,图像学研究主要涉及西方艺术中的古典和中世纪时期宗教的主题或再现性的风格;当下整个领域已扩展至包括迄今为止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主题和范围,从接受史、性别、种族和政治,到非西方艺术、抽象及非再现风格,在此仅举数例而已。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学术界中这种图像学的活化趋势,正与一般公众对图像学的兴趣增长,彼此相互促进。
V&A博物馆亚洲部“中国图像志索引典”主编及中国艺术资深研究员张弘星先生表示:“按编年或地理位置来整理视觉材料之举,已无法纪录和获取详细的图像志信息。V&A博物馆“中国图像志索引典”为中国文物编目建立起一套新的词汇标引及数字资源,并开启专业的图片归档系统。透过CIT线上资料库,公众可以获取来自世界各地重要的中国文物馆藏信息以此推进中国图像志研究。”
本次研讨活动由V&A博物馆亚洲部“中国图像志索引典”项目团队与OCAT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由英国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赞助支持。
关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https://www.vam.ac.uk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是一座世界级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拥有不可比拟的丰富馆藏 。其创立旨在让公众能够走近艺术,并为英国的设计师及制造商提供灵感。如今,V&A的馆藏来自世界各地,跨逾五千年人类创造史,并持续不断地启迪它的观众。
V&A拥有公元前3000年至今最重要及最完整的中国设计与艺术收藏,同时关注中国当代创作,并持续拓展其收藏范围。V&A于中国多个艺术场馆举办了成功的展览,包括深圳蛇口设计互联、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及辽宁省博物馆。
为扩大欧洲观众对中国文化史的了解,V&A曾于英国举办多个大型展览,包括2013年举办的“中国古代绘画名品 700-1900” (Masterpieces of Chinese Paintings 700-1900), 该展览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于英国呈献的首个大型中国绘画艺术展览,其中包括许多国宝级画作; 2008年, 举办了中国当代设计与建筑的调研展“创意中国”(China Design Now);2005年,举办首个大型中国当代摄影及录像艺术展“过去与未来之间:中国的新摄影和新录像”(Between Past and Future: New Photography and Video from China)。
编辑: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