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南城墙东侧也就是今天的和平门、建国门外,两门之间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街巷,名为安西街,它南起友谊东路,北至环城南路东段,长1030米,宽20米,在古巷老街扎堆的西安,这座建于1956年的安西街实在是太普通了。但是,如果让我们再向上追溯千年,透过历史云烟去看安西街,这条街所在位置就是唐长安城108坊中最有名的平康坊。《开元天宝遗事》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平康坊:“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也,京都侠少,多聚于此……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显然,这平康坊在盛唐时就是一个声色场所,天天是歌舞升平,醉酒美人,雾纱霓虹。之所以这里能成为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醉卧红袖、烟雨红尘的地方,皆因两个原因,一是平康坊东边就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商业贸易集散地大唐东市。今天的我们常说买东西,就源自大唐时期的东市西市。东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东市在兴庆宫附近,南北长1000余米,面积为0.92平方公里。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共有八门。北街宽120米,东、南、西三面各宽122米。这一宽阔街道的效用主要是便于商业运输和市民入市前车马的停靠。另一方面,唐长安城有三大宫殿群又称三大内,即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兴庆宫因位于长安外郭东城春明门内,故称为“南内”,是李隆基做藩王时期的府邸。后来玄宗政变登基后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也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所在,还是他与杨玉环秀恩爱的地方。缘于兴庆宫的这一重要位置,在兴庆宫南端周围便自然地促成了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居住区,李隆基的兄长宋王等人亦住在东市附近的隆庆坊,号称“五王子宅”。宰相李林甫的府邸也就建在今和平门外昔日唐长安平康坊南街。这里既然是皇亲重臣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是达官贵人、进京赶考举子、外省驻京官吏、进京商贾大家的云集之地,昌盛繁华也是必然的了。
岁月流逝,沧海巨变,辉煌的大唐早已随风而去,留给我们的只能在残碑散页中感受曾经的灿烂了。唐宋元明清,弹指一挥间,直到西安城解放前夕,南门外早已是荒芜一片。那时的安西街还只是李家村的千亩田垄。据说,李家村明代就已落户,当时的李家村村界范围极大,南至现在的南二环以北,北至南城墙护城河以南,西至翠华路文艺路交界处,东至祭台村。冬去春来,陌上花开。
新中国成立后,国泰民安,西安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工商学规模扩大,西安城市居民人数不断增加,区域范围由原来的城墙内向外不断拓展,曾经荒芜之地盖上了厂房、学校、商店、民居。1954年为了国家基建需要,市政在西安城墙南侧新开了和平门,修建了雁塔路。随着和平门的开辟,附近周围日渐繁华热闹。那个时期,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西安城内外大兴土木,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安西街这一片当时主要是建筑工人聚居区,成立于1953年的西安三建注册地就位于环城南路98号。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所有的新建建筑都沿袭着苏式风格。至今,西安三建家属院里还默默矗立着几栋苏俄式筒子楼,见证了安西街的昨日和今天。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几座苏式建筑已成了安西街的一道风景。
安西街北端东侧跨环城南路的建国门,位于和平门以东建国路的南端,张学良将军公馆就在建国门里,那里曾经是西安事变拘押蒋中正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国政治漩涡的中心。1939年,在建国路南端开辟了防空便门;抗日战争胜利后,此门封堵。1969年,又重新开辟豁口;1984年,修复豁口时新砌三券洞,1986年,以建国路命名了建国门。
至于为什么取名安西街,的确让我费了不少的工夫,询问了许多人竟然都答不知。最后听一位在安西街居住了近六十年、在三建工作过的一位老先生说,是因为同安东街相对应而言。解放前安东街一带多为破旧民房,道路泥泞,后来,随着铁路局、交大、武警总队等一批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的迁入,安东街一再翻建修整,由泥结碎石、石碴路逐渐提升为现代化道路。在建设安西街时,因其两街对应,便起名为安西街了。
今天的安西街绿树成荫,高大的槐树,粗壮的法国梧桐列队街道两旁,树荫下是总总林林的各类商铺,丰富便利。种类繁多的陕西名吃吸引着人们前去饕餮美食,这里有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感受着西秦独有的饮食文化。
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我走在安西街上,春日的阳光暖暖地抚摸着我,感受着老街的静谧,聆听轻风中传来的述说,远远地看着街北那几座苏式建筑依然在三建家属院默默矗立。风雨六十五载,那时出生于此发出第一声啼哭的婴儿,今天也成了65岁的老人了,光阴寂寞,岁月有痕,安西街也已是一条老街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它见证了共和国的发展、西安的发展。
走近安西街,让我们了解历史、感受人文、体验发展,在触摸着老街那些温情和烟火中,道一声,安西街,安好!
安西街,安好!
发布时间:
作者:萧迹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